-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活动的目的、手段与意义.doc
教学活动的目的、手段与意义
江苏省仪征中学 刘 祥/rjwk/js/2014/201401/byfm/201403/1188728.htm
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似是而非的目的、手段与意义总是太多。诸多的荒诞,将原本应该以滋润生命为根本目标的日常教学活动,扭曲成了分数与排名的搏击场,以至于那些顺应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反而成了不合流俗的另类,成了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代名词。这样的惨淡现实,虽然早已引发无数个有识之士的思考与探索,但单纯应试的怪圈,却依旧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牢牢地锁定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额头上,魔咒起处,童年失色,青春无光。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当然不应该这样。真正的教学,只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心理的幸福、完整。
这便是教学活动中的常识,这样的常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甚至更为久远的年代里,便已初现雏形。而在此后两千余年风云变幻中,虽未能发扬光大,却也并未全然消失。
起点的美好与多元
《论语》中,最令人神往的教学活动,当属《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孔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显性的目标,当然是言志。孔子毕生追求仁与礼,自然也希望他的学生,将这二者也视作自身的终身价值诉求。所以,孔子在确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直接预设了课时教学的核心内容。
隐性的目标,可能还包含了修身与养性。孔子组织学生讨论未来,却并非仅只像当下的考试一样,只关注答案本身,而是将答案以及形成答案的过程中答题者的表现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会在学生们给出不同的答案后,用不同的神态、动作与语言,给学生们的答案,判出自己的分数。
从课堂教学活动的手段着眼,孔子显然既注重了教学民主意识的运用,又注重了启发以及有效的对话。这样的教学,剥离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不为考试而教,不为功名富贵而教,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内心价值诉求,是学生的个性化的人生目标。
从教学活动的意义看,孔子的教学,已然进入关注生命成长需要的境界。孔子的教学活动,关注的只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考与呈现。
当然,孔子的这节课,并不能够代表传统教学活动的全部目的、手段与意义。还是这篇文章中,曾晳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段文字中的图景,更近似于当下的学校教学模式,故而,在当下教育语境中,也就不知滋润过多少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此种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活动型课堂教学形式,无论目标如何界定、手段如何运用,其最终的教育意义,都绝不会指向分数与排名。
岁月的传承与变奏
韩愈在《师说》中,从反面为我们展示了另一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图景: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韩愈的时代,“读书无用论”似乎是一种“主旋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学活动却正因为大量学生的厌学而愈发拥有独特的意义。在韩愈看来,一切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生命的丰盈与滋润,而非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因为坐拥了功名俸禄便鄙薄学习的人,只能是鼠目寸光之辈。像李蟠那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少年,才是真正的学习者。李蟠的学习,出自个体的情感诉求,出自自身的成长需要。这份纯净的学习目的之所以被韩愈格外赏识,实在是因为韩愈太渴望通过切实的教学活动,为扭曲的灵魂,重构健全人生的真实意义。
从孔子和韩愈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活动中,祖先们虽然也会将目光投向学习内容之外的物质世界,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宗旨始终未曾丢失。祖先们正是恪守了这样的学习目标,才守护住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传承下灿烂的文明。
现代教育的重构与背离
现代中国教育史上,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成功学经典。与之相媲美的,或许只有晚其近三十年的西南联大。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彼时彼地培养出的,是一批杰出的思想者;西南联大培养出的,则更多属于杰出的学者。从这一点而言,两者并不具备太多的可比性。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那么多的杰出思想者,除却学校本身丰厚的文化积淀之外,更多得益于孔昭绶校长的治校方略。这位孔校长,在第二次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职务后,坚持“崇尚民主”的办学方向,采用顺应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办学方法,全力推进教学改革。他提倡自治、自动,改组学友会,开办工人夜学,创设学生志愿军,举行运动会,成立劳动会,加强职业培训,实行修业旅行,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宽松学术氛围,培养合格人才,将毛泽东等一大批青年才俊从繁琐的功课中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