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剂的研究进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药导报2008年 12月第27卷第 12期卷终 ·1489· 涂膜剂的研究进展术 姚 威 ,李忠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沈阳 110032) [摘 要] 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涂膜剂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涂膜剂的主药成分以中药为多,西药研究较 少,临床以治疗局部疾病为主,正在向治疗全身疾病发展。涂膜剂在医药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重视。 [关键词] 涂膜剂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4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781(2008)12—1489-03 涂膜剂系指将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而制成的一种 2 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外用剂型 J。涂膜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 、耐磨性能 涂膜剂的制备过程可归纳为3种。其一,成膜材料与主药 良好、不易脱落、容易洗脱、不污染衣物、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 均溶于水。膜材料与水溶胀、溶解、过滤备用 ,主药溶于水 ,再 常用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 ,涂于患处,待溶剂挥发后,同 混溶于成膜材料灌装。其二,成膜材料溶于水,主药不溶于水。 时逐渐释放所含药物起治疗作用。早在20世纪9O年代就曾有 主药粉碎成细粉,用搅拌或研磨等方法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的 过医院制剂,近年来研究逐渐深入,《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浆液中,灌装。其三,成膜材料与主药均溶于醇。膜材料溶于 2005版已收载涂膜剂的药品。现将近年来有关涂膜剂的研究 醇过滤备用,不溶于水的中药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再与成 进展概述如下。 膜材料液混溶灌装。 1 涂膜剂的处方研究 对于以中药为主药的涂膜剂提取工艺,研究较多 。见 1.1 处方组成 涂膜剂的处方一般由主药、成膜材料、增塑 表 1。 剂 、透皮促吸收剂、防腐剂及溶媒组成。查阅近年来的144篇文 表 1 3种以中药为主药的涂膜剂提取工艺 献中,发现主药为中药的占64.52%,其中单方 11.83%,复方 52.69%;西药仅 占30.10%,其中单方21.5O%,复方8.60%。 成膜材料为高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PVA、聚维酮、羧甲基纤维 素钠 (CMC—Na),其 中最常用 PVA17-88、PVAI24,一般用量 5%一25%。增塑剂常用甘油、丙二醇,常用范围为 2%~20%。 透皮促吸收剂,常用氮酮,常用范围0.5%一5.0%。溶媒为乙 醇的,多见于中药方剂。西药为主药者多为醇与水各 占一定的 比例。醇与水的比例常常与成膜时间有相关性,增塑剂与膜的 弹性柔韧性有相关性。 3 涂膜剂的质量研究 1.2 处方的筛选 多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设定数个 (一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有涂膜剂通则的相关规定。 不超过5个)质量控制标准为观察指标。 但对黏度、成膜时间没有规定。 朱健平等 选用 Ld(2 )正交表安排三因素二水平正交实 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膜时间、定性、定量方面。在 验,以成膜时间、外观质量和透皮性能为选优指标进行筛选,得环 测定涂膜剂中药成分含量方面报道较多。采用薄层鉴别、紫外 吡酮胺涂膜剂最佳处方。盛国荣 用正交实验法,考察肤康涂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 膜剂不同处方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皮炎和湿疹的临床疗效,得最 马平勃等 做消结涂膜剂质量控制时,用薄层色谱 (TLC) 佳处方为:酮康唑2Og,水杨酸30g,氯霉素 10g,薄荷脑20g,共 法对其中赤芍、大黄、黄芩进行定性鉴别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制 1000mL。李忠忠等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了PVA17— 测定连翘酚含量。凌 艳等 建立烧伤涂膜剂的质量标准时, 88的用量(因素 A)、CMC—Na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