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道家_儒家_佛家_健康观_现代心理学意义.pdfVIP

道家_儒家_佛家_健康观_现代心理学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 化 广 场 XINWEN AIHAOZHE · (下半月) 2010 11 道家、儒家、佛家“健康观”的现代心理学意义 □刘国清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健康观,很容易发现其身心健康的思想和理论更是丰富多 彩、异彩纷呈。道家重视身体健康,儒家重视心理健康,而佛家则重视更高层次的健康境界——— 灵魂的提升 与净化。 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心健康观是“心理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选取道家、儒家和 佛家三派思想中的健康观念,提出“身、心、灵”和谐发展之整体健康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家 儒家 佛家 健康观 心理学 輥輰訛 至乐活身——— 道家的健康观 提出过此种思想:“流水不腐, 户枢不蝼, 躁者夭。 ”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总结了有益 重人贵生——— 人文精神的核心。 中国 动也。 形气亦然。 ”(《 吕氏春秋·尽数》)庄 身心的十件乐事:“述齐斋十乐云:读义理 自古就有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因为每个 子更是早就讲过:“吹吁呼吸, 吐故纳新, 书,学法帖字。 澄心静坐,益友清谈。 小酌 人只有一次生命,失之不可再得,所以将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人,养形 半醺,浇花种竹。 听琴玩鹤,焚香煎茶。 登 重人贵生思想落到实处的做法之一,就是 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是说养生重 輥輱訛 城观山,寓意弈棋。 ” 这其中不难看出,道 让人珍惜生命。 道家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 视调整呼吸和模仿动物“形动” 的重要性。 家认为内心能否经常保持清净的状态对 代表性。 庄子提出过“至乐活身”(《庄子· “养身莫善于动” 以及“养气以保神,气清 于养生是至关重要的。 至乐》 )的思想,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 则神爽;运体以去病,体活则病离”⑦ 。 孙思 另外,道家的静修主要是修“ 内丹” 的 健康地活着, 这其中首先指的是身体健 邈也说:“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都是 一种方法;认为丹田内精气修炼成功之后 康。 “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 壹死,终古 说养生在于运动,但不能太过于劳累。 “体 就可以得道成仙,当然就是本文所强调的 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 死命, 常动摇,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疾则不生。 身心健康之状态了。 重事也。 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 卿见户枢,虽用易朽之木,朝暮开闭动摇, 君子坦荡荡——— 儒家的健康观 重生也。 ” ① “死者不复生……故圣人重 遂最晚朽。 是以古之仙者赤松、彭祖之为 心为身之本——— 以德促体的健康观。 ② ⑧ 之。 ” 这样,中国文化一向爱惜人的生命, 导引,盖取于此也。 ” 都是强调“动”对身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是 养护人的生命。 后代道家都是提倡并发展 心健康的重要。 内心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内外兼修,身心 这样的观点,如“死王乃不如生鼠”、“死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对“ 禹步”相 和谐的人。 孔子说“仁者不忧”(《论语·宪 乐为生鼠”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