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凤阳路470号合肥市第十一中学.doc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凤阳路470号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邮编:230011
电话邮箱:739012433@
简介:从教20余年,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合肥市第一届、第二届骨干教师,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将爱国主义进行到底
——《国殇》教学设计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余萍
【设计思想】
《国殇》出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推荐作品”,选修课的教学必须突出“选”和“修”,选者,强调取舍;修者,关注探究。
在先秦作品中,用诗歌的形式对战争进行具体生动展现的,《国殇》是绝无仅有的一篇;和《九歌》中其他作品相比,《国殇》也是个性十足的,它一改阴柔之气,为黄钟大吕的阳刚之调,血泪交迸,金声玉振,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壮丽诗篇。为了凸显其核心价值,本文首“选”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场面描写、体味爱国情感。
那么,如何才能“修”成正果呢?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诵读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同时通过撰写对联和描摹场面两种写作形式,以写促读。除此之外,采用主问题导引式,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
2.学习本文通过对壮烈战争场面的描写来刻画英雄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学习楚国将士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体味并学习楚国将士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壮烈战争场面的描写来刻画英雄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读写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标题,请同学齐读。问:“殇”字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兰亭集序》中“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问:句中的“殇”的含义是什么?(“未成年死去。”)问:“殇”有没有其他含义?本文的标题“国殇”的含义是什么?
PPT资料链接:
殇(shāng)之义二: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清 · 戴震 《屈原赋注》
明确:“国殇”在本文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所以本文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准确地说,是(板书)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祭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新旧交融,互相促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把握楚辞特点,读出节奏和韵律
(1)听录音,小声跟读。
思考: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2)比较读,有“兮”无“兮”有何不同?
(3)齐声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讲解:《楚辞》是屈原根据楚地民歌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这首诗句式上整齐精练,每句中第四个字都用“兮”字,“兮”字表句中停顿,读时可适当延长,具有节奏感和声韵美。
(设计意图:先听,用标准的范读取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再读,在诵读中初步把握诗律的一般特点,为理解情感作准备。)
2.疏通文意,理清脉络
思考:本诗是如何刻画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激战——牺牲
二、悼念——颂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阅读的起点,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又是整体感知的重要途径。)
三、研习全诗,把握内容
1.研习诗歌第一段
(1)问题导引
PPT展示问题:
问题1.诗歌第二段哪一句是对楚国将士们的直接颂扬?
问题2.从诗歌第一段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将士们的勇武和刚强?用了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采用主问题导引式,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明确问题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勇武、刚强)
探究交流问题2:
“操吴戈兮被犀甲”
PPT资料链接:
犀甲寿百年。——《周礼?冬官考工记?函人》(《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明确:正如屈原常用“香草美人”指代美好的人和物,作者此处用“吴戈”“犀甲”,以及后文用“玉枹”“秦弓”,都是用楚军装备的精良,衬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明确:通过 “敌若云”写敌人的众多,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渲染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明确:敌人冲进了我们的战阵,践踏了我们的行列,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这两句仍是用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反衬楚国的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PPT资料链接: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曹操注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孙子?九地》
明确:“霾两轮兮絷四马”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术。尽管古代军事家孙子认为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