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生物地化循环的概念
§2 水循环
§3 气体型循环
§4 沉积型循环
§5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6 放射性核素循环
§7 生物地化循环与人体健康
§1 生物地化循环的概念
§1 生物地化循环的概念
1 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
以及它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即物质循环(cycling of material) 。
2 生物地化循环的特点
① 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后者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
② 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来描述。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
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
库。
贮存库:特点是库容量大,元素在库中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非
生物成分;
交换库:容量较小,元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
流通率: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称流通率。
③ 生物地化循环在受人类干扰以前一般是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④ 某些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
生物积累(bioaccumlation):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体
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指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许多生物种群或者
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
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
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
步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中该类物质的浓度
显著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3 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水循环 主要储库为海洋,全球性,循环性能完善,受太阳能驱动;
气体型循环 主要储存库为大气和海洋,具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完善,
受能流驱动;
沉积型循环 主要储存库为土壤、沉积物和岩石,循环性能很不完善,受能流
驱动。
1
§2 水循环(aquatic cycle)
§2 水循环(aquatic cycle)
1 水循环的意义:
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
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
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
2 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大气、海洋和陆地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水
循环系统,并成为地球上各种物质循环的中心循环。
场所:大气、陆地、海洋
方式:蒸发、降水
途径:截取、渗透、蒸发、蒸腾和地表径流
驱动力:太阳能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空气污染和降水;
改变地面,增加径流;
过度利用地下水;
水的再分布。
§3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
§3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
1碳循环(carbon cycle)
1碳循环(carbon cycle)
1)碳循环的途径
(1) 从大气储存库到生物储存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 ) 从海洋储库库到生物储存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 燃烧使大气储存库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化石燃料
植物燃烧
(4 ) 大气圈和水圈的二氧化碳交换
2 )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
温室效应
2氮循环(nitrogen cycle)
2氮循环(nitrogen cycle)
1)氮循环的途径
(1)固氮
生物固氮作用
化学固氮作用 将 N2 转化为氨和铵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米固体尺寸效应机理:键序-键长-键能相关理论与应用.pdf
- 让留学生动起来_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pdf
- 配料中不同类型土对鸡腿菇生育影响.pdf
- 浅析股指期货在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中作用.pdf
- 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成熟资本市场构建_郜旭芳.pdf
- 美术-浅析鲁绣艺术特色.pdf
- 浅谈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攻防技击.pdf
- 浅析交通肇事赔偿制度与其完善对策.pdf
- 认知心理学在口译记忆中应用研究.pdf
- 教师职业认同和其职业人格倾向性_以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为例.pdf
- GB/T 42125.2-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材料加热用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要求.pdf
- GB/T 42125.18-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8部分:控制设备的特殊要求.pdf
- GB/T 15972.40-2024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5972.40-2024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pdf
- 《GB/T 15972.40-2024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pdf
- GB/T 17626.36-202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6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有意电磁干扰抗扰度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626.36-202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6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有意电磁干扰抗扰度试验方法.pdf
- 《GB/T 17626.36-202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6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有意电磁干扰抗扰度试验方法》.pdf
- GB/T 18851.1-2024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1部分:总则.pdf
- 《GB/T 18851.1-2024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1部分:总则》.pdf
最近下载
- 《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
- 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oc
- 柯尼卡美能达 柯美 bh 246 236 226 216 206 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 (1).pdf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课件-阅读.pptx VIP
- 超星学习通网课《形象管理》尔雅答案2025题目及答案.docx
- ISO17025(GBT27025)-实验室认可质量手册-(第一部分).docx VIP
- 什么是健康中国战略.pptx
- 基础设施事业部新员工提前转正考核测试.doc VIP
-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ppt
- 2023年华侨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