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性对待上海房市进入新一轮成长期.doc
理性对待上海房市进入新一轮成长期
张泓铭
前年的10月25日,在金茂大厦召开的一次房地产研讨会上,我曾经说过如下的话(大意):这次中央对于全国大房地产调控,引起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收缩调整,至少一两年,至多两三年。但是,最迟至2007年秋,上海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轮新的成长期。
当时我的这些话,是想提醒上海房地产业界的朋友们,调控有一个过程,不会像2004年春夏那次那么短促。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表现不会如以前那么理想,房地产企业会有一些压力。但是,对于未来要充满信心,上海房地产市场会重新表现出新的景象。
次日,我的这些话被《每日经济新闻》的一位年轻记者,以“张泓铭语出惊人,楼市调整至少一两年”为题进行了报道。记者的报道,是符合我发言原意的,但是其标题令人感觉颇为惊讶和阵阵凉意。尤其是业界的朋友们,他们希望市场常热不消,见此报道或许会责怪张某人的“乌鸦嘴”和不够朋友,认为我的说法会引起一些消极的市场预期。
很快,2005年全年过去了。如果对2005年的上海房地产市场数据作一些考察,会发现几项主要指标发展速度或绝对值都有所收缩。比较2004年,房地产完成投资额虽有增长,但增长速度下降了24个百分点;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绝对减少284万平米;商品房竣工面积绝对减少348万平米;商品房销售面积绝对减330万平米;商品房价格指数(中房指数)只增长了1.16%,增速下降了16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效益下降了10%。可见,2005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了一个全面收缩调整的形态。运用数量模型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由2004年的发展过分状态,进入了2005年底的基本正常状态。
继而,2006年也过去了。同2005年相比,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增速在2005年下降2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只微弱增长2.33%;土地出让面积有所增长,维持2004年的水平;商品房竣工面积只增长5.77%,仍比2004年少了169万平米;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33万平米;商品房价格指数(中房指数)基本持平、增速只提高了0.05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效益又下降了1.5个百分点。可见,2006年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了一个收敛调整的形态。如果运用数量模型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由2005年的发展基本正常状态,进入了2006年底的正常状态。
年初,根据对2005、2006年尤其是2006年数据的分析,我在《上海房地》月刊上发表文章,也在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浦东论坛上公开宣称,说房地产宏观调控在上海基本到位了。
不料我的“到位论”,在今年3月下旬撩起了几丝不祥的漪涟。北京的一位准官方专家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对“到位论”进行了批驳(相信他并非对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有“五个不到位”云云。于是,有好心的朋友劝我不公开宣称“到位论”,以免同中央的“加强论”相抵触;本市媒体也有一些文章暗指我“力挺上海楼市,对抗中央宏调”。
其实,几年来大家都知道我是“房地产调控论”虔诚的鼓吹者,为何忽而又变成一个“到位论”者呢?不仅如此,现在我要把2005年的旧话重提:“上海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轮新的成长期”,不过要修正为“理性对待上海房市进入新一轮成长期”。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专业工作者对市场客观和冷静的认识和良心之上,由此对社会发出善意的提示和呼吁;并非跟谁争胜斗气,更不是作秀或矫情。
我说“上海房市(主要指新建住房——下同)进入新一轮成长期”有几个理由。
第一,2005、2006连续两年,上海住宅同质(大体上)价格指数(中房)增长仅为0.04%和1.2%,如果刨除通货膨胀系数,则价格指数在零上下微弱波动。上海宅市价格稳定,很集中地说明了供求基本协调和调控的效应。这为新的一轮成长构筑了坚实的平台,或者说市场到达了谷底。(根据个人10多年的研究经验说一句:房地产指标的复杂性,是除了金融业之外比较少见的,导致房地产总体市场分析的难度;在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难以完整取得的情况下,紧紧地抓住同质价格指数分析房地产总体市场,是比较简便和准确的方法。)
第二,连续两年多,上海房市多项指标的增长减速(见前文),住宅投入相对减少了,导致供应的减速。以住宅新开工量而言,2005年比上年只是微弱增长2%,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7%。这会引起2007年住宅施工面积增长速度的减缓,或者说得明白一些,供应可能有点紧。
第三,需求稳定增长并有加速条件。2005、2006年的商品住宅需求分别下降和微弱上升,但是2007年开始,有稳定增长甚至加速的五个方面条件:(1)去年下半年国家机关和事业机构普加工资,退休人员普加养老金,居民收入普遍增长,增强了居住消费能力;(2)宏观经济货币流动性过剩,达到历史顶峰并继续攀向新高,通过经济链条传递为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会不断地增加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3)2006年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