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忧患可以兴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doc
课题: “忧患可以兴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党的基本路线。 过程与方法 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识难点 教学方法 常规教学为主,有条件使用多媒体。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课程引入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资源链接) 1.呈现教科书第17页《孟子》中的名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帝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学生阅读这句话并尝试进行解释。
2.教师:这句话的原意是,一个国家内部没有执法严明的世臣和直谏之士,外部没有抗衡的邻国和受侵袭的忧虑,往往会走向灭亡。由此可见,忧难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灭亡。
现在,我国与新中国成立前比,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时时不能忘记的就是“忧患”两个字。这句名言是本部分内容的最好诠释,用此引入主题极为恰当 1.教师:在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树立忧患意识?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写下来。
3.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树立忧患意识有两个原因:其一,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因为生活富足而变得毫无理想,整天沉浸在享乐之中,就必然会堕落;对于国家来讲,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则会走向灭亡。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刚刚起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社会政治制度还很不完善,公民的素质还比较低。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否则,必然会落后。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主题文字,懂得树立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阅读有关柏耀平的阅读资料,并交流对“文章反映了柏耀平怎样的精神”问题的认识。
5.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或者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两篇阅读资料《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科技差距》《我国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教师:我们前面说到“树立忧患意识”,那么,谁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学生回答:我们大家。)确实,我国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属于你们,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也属于你们。青少年肩负着怎样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的第一段正文,把其中反映先人忧国忧民、自觉承担建设祖国重任的名句找出来。
3.教师解释名句。其具体解释见本教学案例后的附文。
4.学生就名言名句谈读后感,说说这些先辈高尚的思想境界。
5.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人物或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查找当代的人物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及其故事。
人物
事迹
?
?
?
?
?
?
6.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左后一段主题文字,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结合教科书第19页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谱写自己的“毕业歌”用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树立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
?
让学生通过事实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树立忧患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建设祖国的重任
?
通过解释名句,让学生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胸怀,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的兴旺而担当重任的热情 例题精讲
课堂练习
袁隆平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民是责任;奥运健儿为中国争光是责任;在祖国的困难时刻,为祖国分忧是责任。当代中国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你认为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其他 附:教科书中有关名句的解释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热泪啊,哀叹人民的生活是这样的多灾多难”。这句话是战国时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名句,反映了屈原的爱国爱民的思想。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楚国当时仍是以“宗法制”为主体的国家,朝廷长期被大贵族世家把持,相互争权夺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势日益衰败。当时,秦国在推行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而“欲吞并诸侯”,秦楚两国的斗争进入你死我活的阶段。屈原虽然出身王族中的屈氏家族,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为了振兴楚国、改善人民生活,力主变法,开展“外结强邻”的外交,以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由于楚国的反动贵族与秦国反楚势力勾结,致使变法失败,屈原本人也遭到各种迫害。尽管身处逆境,屈原仍然关心人民,坚持与人民同艰苦、与祖国共患难,并拿起自己的笔,以诗歌作武器,猛烈地揭露、批判腐败朝廷的罪行。屈原这种忠诚的爱民爱国的思想和实践,深受人民的崇敬,成为中华民族之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