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岷江上游走廊的民族演变与文化特点
黄辛建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摘要:岷江上游走廊位于藏羌彝走廊的东缘,辐射范围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历
史上,该区域先后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与变革,民族间的冲突、抗衡和交融格外激烈,并
最终在这一区域形成了藏族、羌族、汉族和回族等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处的格局。由于地处青藏高原
东缘高山峡谷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和横断山区东缘,该区域不但林业、水利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而且也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藏羌彝走廊:岷江上游;民族演变;文化特点
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近年来,尤其是汶川特大地震后,随着羌族地区及羌族地位的凸显,将“藏彝走廊”衍伸为
“藏羌彝走廊”逐渐成为学界的一种呼声。 “藏羌彝走廊”这一概念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
对羌族及其核心聚居区岷江上游走廊的强调。该走廊位于藏羌彝走廊的最东端,以松潘县与九寨沟
县交界处的弓杠岭为发源地,由北向南纵贯松潘、理县、茂县、汶川数县,止于都江堰,长约360公
里。在历史上,岷江上游走廊区域先后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与变革,民族间的冲突、抗衡
和交融格外激烈,最终在这一区域形成了以羌族、藏族、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处的
格局。本文拟以《羌戈大战》、唐蕃争战和改土归流等在岷江上游走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尝
试对该区域内历史上的民族演变进行探讨,并阐述该区域内的民族文化特点。
一、岷江上游走廊的民族演变
(一)羌戈大战与羌人南下
《羌戈大战》是流传于岷江上游走廊的民间叙事史诗,唱诵了由西北南下进入岷江上游的古羌
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戈基人之间发生战争并取得胜利,迁徙并定居于岷江上游的历程。按《羌戈大
战》的叙述,羌人最终战胜“戈人”,从此,羌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常年落雨的地方,戈基人则北上
居住在常年落雪的地方。羌戈大战的时间是在秦汉之际。而早在公元前4、5世纪,大批羌入受秦国
的压迫,开始从西北黄河上游,过松潘,沿岷江河道南下进入岷江上游走廊等藏羌彝走廊地区,
沿途分布定居,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羌戈大战正是古羌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岷江上游的土著居民戈
基人发生的战争。对于羌人大迁徙,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 “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
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灭狄戎。忍季父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西数千里,与
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楚牛种,越燕羌是电;或为自马
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根据已有考古挖掘显示,岷江上游走廊尚未发现但在其周边地区则己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
存,显现出古人类活动的迹象。位于今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烟云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是
羌族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据推测,该遗址年代距今约2—3万年。另外,在北川
县文化馆发现的一枚北川人牙化石以及汉源富林、汉源狮子山、攀枝花翅龙湾、甘孜州炉霍县等多
处IF{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存。这些古人类活动的痕迹表明,在旧
石器时代晚期,藏羌彝走廊已存在古人类活动的踪迹,他们“主要是从黄河流域沿甘青高原南下的
:l匕方原始人群系统”,但在属于藏羌彝走廊的岷江上游走廊则还未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不过,进
入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岷江上游走廊。目前,己在岷江上游走廊发掘出30
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显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上游地区的古人类就已开始南下沿岷江河谷进入
到岷江上游走廊。其中主要有茂县营盘山遗址、汶川县姜维城遗址、理县箭山遗址以及汶川县龙溪
乡的阿尔遗址。在岷江上游走廊发现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汉末年的“石棺葬”文化,则为我们
进一步认识包括岷江上游走廊在内的藏羌彝走廊提供了可能。据考证,戈基人即是冉胧部落,迁徙
到岷江上游走廊的羌人通过羌戈大战,战胜戈基人,在岷江上游走廊定居下来,形成了以羌人为主
的多部落格局。此后,一部分戈基人背井离乡,迁往“常年落雪的地方”,即北上至金川、甘孜一
带,一部分戈基人与羌人交融,在岷江上游走廊逐渐形成了”六夷、七羌、九氐”。
(二)唐蕃争战与藏族东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