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书”生成发展的文化土壤
一一明清理学与“女书力生成关系考
伦玉敏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作为女性专有文化性质的“女书”并不是一直就存在的,它与江永一带的女性社会的形
成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元明以前,南方受楚文化影响,女性多自由独立,社会地位较高,有自由
恋爱和婚前性自由的权利,也未出现“男”“女”对立的性别意识。明清二代推行理学、实行女性
教化,通过学校、民间信仰、旌表节妇等方式,使理学妇女观深入民间成为真正的“地方性知识”。
原有的女性伦理道德被官方理学替代,在两种文化的对抗和妥协中,江永一带的女性出现了明显的
性别意识并形成了封闭的女性社会。“女书”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成为这个女性社会的交流工具,
并具有女性特征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与女性社会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在法律上实现了男女平
等,女性社会终结,“女书”也随之消亡。
关键词:女书;女性社会;楚文化;官方理学;对抗;妥协
一、问题的提出
“女书”字形婀娜纤细,笔画柔美,且只在女陛中使用,表达女性间各种情感,是一种唯女
性特有的文化,有学者就以此推断“女书”与母系社会有关,是母系社会的产物,①如果从“母系
社会”来研究“女书”,很多困扰学术界多年的棘手问题,如它复杂的起源、族属、女性主义以及
和性别有关的问题等,都将成为伪命题不攻自破。按此思路,“女书”乃是一种原生母系的文化,
天然具有女性特色,于是“女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就变成了“女书如何在江永男权文化包围中
生存至今和它在其他地区为什么消失的问题了。遗憾的是,根据现存的文献和考古资料,除湖南部
分地方外其它各地并无任何有关“女书”的记载,民间也无任何痕迹显示曾经存在过这样的母系文
化。所以从母系角度来研究女书有可能掩盖“女书”的真相,化约成为一种有明确本源的简单的历
史遗存。
抛开母系社会的藩篱,转向历史中的“女书”并尽可能将其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才有
可能揭示出“女书”研究中的种种疑问。翻开史料,发现关于“女书”的最早记载,见于1931年
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其地理篇叙述永明县(江永古称永明)的山川时说:
“花山,在层山岭之麓,石玲珑若花然。相传唐时,谭姓姊妹,学佛修真,入山采药,
相与坐化于此。土人于山顶立庙祀之伶称花山庙),石既罗列有致,加以崇林美荫,瞪道缘
石罅以出,升降忘劳。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唱,以追摔之。其歌扇
所书头蝇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文字者,余未之见。”罾
此记载与光绪三十一年(1905)所修县志记载大致相仿,但是比光绪版多了妇女“唱歌扇”及“书
文字”的记载。这种“似蒙古文”的“头蝇细字”即是“女书”:所载“花山庙”,解放前一直是当
地妇女的活动中心,里面供奉“姑婆神”,每年农历五月初十及其后三天是其盛大的庙会,周围地
区的妇女都会带着“女书”纸扇、书页等物来祭祀姑婆神。
。潘慎,梁晓霞:《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江永女书》,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
期。
@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上册)第一卷《花山条》,湖南省图书馆藏书,和济印刷公司1931版。
以此为线索,继续回溯寻找史志中有关“女书”、“花山庙”等记载,即使在“女书”的发现地
湖南江永、道县等地,明万历、康熙年间所修县志并无“女书”记载,直到道光年间所修的州志和
县志中花山庙和妇女活动才首次出现。道光八年(1828)修撰的《永州府志·名胜志》载花山:
“层岭之麓又有(花山)。山开如花,故名。唐时谭氏二女入山采药蜕化。土人即山顶为
祠。山多宕石,石隙透一小径,天然梯级,竹树翳蔽,云雾翡蔚,每岁五月,士女多赛祠焉。”
道光二十八年所修《永明县志》中关于花山的记载与此段大致相同。这两条材料都引自嘉庆年间本
地人蒋云宽的亲身游记《近游杂掇》书稿,故可信度较大,蒋氏还曾作《竹枝词》,有“警水人家
小儿女,年年五月上花山”两句,也是对花山妇女活动的描述。∞光绪年间县志主笔周诜诒写有《花
山行》一文,其中有“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宛转出高林”两句,诗文虽未提到“女书”,但表述
的妇女活动形式却和“女书”写于扇帕、用于聚会吟唱等特征吻合,可知清光绪年间,“女书”在
江永县妇女中已相当流行。@从中可见,明末到清末的县志对“女书”的记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