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变迁及动因的初步考察.pdfVIP

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变迁及动因的初步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变迁 及其动因的初步考察 江章华 颜劲松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先秦考古学文化遗存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渝东地区,这两个区域的文 化从史前到商周有一个逐渐趋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文化系统自身的渐进发展 外,还有过几次变迁的高潮时期,本文想就其中两次大的变迁及其动因作初步分析。 一、从史前文化到三星堆文化的变迁 成都平原目前能追溯到最早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约4500年一3700年的宝墩文化,它以发达的农业 为基础,其聚落已出现了分化。既有几千平方米的小型村落,如成都十街坊遗址约3000平方米,也 有面积广大的建有夯土城墙的中心聚落,最大的宝墩遗址达60万平方米,最小的都江堰芒城遗址也 有10多万平方米,这些城墙高耸的中心聚落拥有一个象征神权的祭祀中心,郫县古城中心地区面积 达55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正是聚落中心的宗教建筑,而一般小型村落是没有这种宗教建筑的,与中 心聚落相比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宝墩文化的生产工具以小型的手工工具为主,常见有斧、锛、凿, 当时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石器的切割和钻孔技术。宝墩文化的陶器质地分夹砂陶和泥质陶,泥质陶 的数量较多,并多于夹砂陶,夹砂陶多搀白色石英砂,有粗细之分,以细者居多,陶色分灰、褐、 外褐内灰等。泥质陶分灰白、灰黄、褐和一定数量的黑衣灰陶、黑衣褐陶。夹砂陶装饰以绳纹为主, 其次是戳印纹、附加堆纹,少量的划纹和弦纹,绳纹的装饰部位有沿面、唇部、颈部、底及整个器 身,纹样有斜向、交错和网状等,某些器物的口沿压成波浪形,戳印纹有坑点、新月、圆圈等,夹 砂陶器圈足上多镂孔装饰。泥质陶中以划纹、戳印纹、附加泥条戳印纹和黑色陶衣为主,少量细线 纹、瓦棱纹和弦纹,划纹中多水波纹和平行线纹,水波纹多见于颈部、腹部少见,戳印纹多为坑点 或长条痕,见于唇部、肩部、腹部,唇部戳成锯齿状。陶器造形喜作宽沿大翻口的风格,器物类别 有平底器和圈足器,不见三足器和圜底器,代表性陶器有:绳纹花边口罐、敞口圈足尊、盘口圈足 尊、喇叭口高领罐、壶、宽沿平底尊、宽沿盆等…。 渝东地区因配合三峡工程,近年在长江沿岸所作的考古发掘较多,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 文化有丰都玉溪坪发现的类似于湖北城背溪文化的遗存。在忠县哨棚嘴遗址的下层还出土过屈家岭 文化偏晚的陶器,但是在城背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这一区域是否属这些文化的分布范围,还 不十分清楚,不过大约在距今4600年,在这一区域兴起一支地方性特征较强的新石器文化,就是 “哨棚嘴文化”。已发现这一文化遗存的遗址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忠县哨棚嘴【2|、中坝E3|,奉节 老官庙L4J,丰都玉溪坪,巫山大溪遗址的上层等,因此对这一文化的特征已比较清楚,其年代下限 大约在距今3700年左右,可以看出与宝墩文化基本同时。目前在渝东长江沿岸发现的哨棚嘴文化的 聚落均为小型的村落,遗址中大量鱼骨的出土,表明捕捞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 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的初步考察 陶器的质地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夹砂陶中又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少,夹砂褐陶分 红褐、黄褐和灰褐,泥质陶中分红褐、青灰、黑灰和黑皮陶。纹饰有绳压菱格纹、绳纹、箍带纹、 线纹、水波纹、折线纹、瓦纹等,以菱格纹和绳纹最常见,纹饰变化最明显的趋势是菱格纹从细变 粗,最后被绳纹代替。陶器风格为多敞口深腹器,器形一般都较大,夹砂陶器口沿多绳压花边装饰, 口沿根部和沿外多附加堆纹形成的裙边装饰。器物类别主要是平底器,偏晚阶段出现圈足器,不见 三足器和圜底器,代表性陶器有折沿深腹罐、敞口深腹缸、盘口罐、豆、钵、盆等,以折沿深腹罐、 敞口深腹缸、盘口罐的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 由上述可以看出,宝墩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在陶器上,宝墩文化是泥质陶数 量较多,哨棚嘴文化是夹砂陶较多,宝墩文化的泥质灰白陶在哨棚嘴文化根本不见;纹饰方面,宝 墩文化以绳纹为主,而哨棚嘴文化菱格纹发达,宝墩文化中泥质陶上的划纹和戳印纹在哨棚嘴文化 中很少见,而哨棚嘴文化中的箍带纹和裙边装饰绝不见于宝墩文化;从器物造形来看,宝墩文化多 宽沿大翻口风格,器类较丰富,哨棚嘴文化多敞口深腹的风格,而器类相对较少,其整个器物群有 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完全分属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哨棚嘴文化最初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