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
· 2622 · 光 明中医2013年 12月第28卷第 12期 CJGMCM December2013.Vol28.12
中医对湿热体质发病与消渴病的辨治体会
孔 凡 涵
关键词:湿热;消渴病;中医药疗法;体质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3.12.086 文章编 号:1003—8914(2013)一12—2622—03
湿热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认为既是致病因素 ,在病 从表伤者,十之一二,从 口而入者 ,十之八九。”即当 自
证名称方面又是一个病症名词 。如薛生 白云 :“湿热 然界大气的湿度相对重时,既热且闷,尝若肺虚无力宣
症始恶寒 ,后热不寒 ,汗出胸痞 ,舌 白口渴不引”是也。 发,使吸入 自然界的湿气 ,不能从 口鼻、皮肤蒸发外出,
吴坤安亦在 《伤寒指掌》卷四云:“脉濡细而数 ,发热身 被滞于体内,乃为湿热内蕴之根源也 。
痛 ,小水短涩或身 目俱黄属湿热 ”质而致也。吾 临床 2 湿热致病特点
几十年观察 ,湿热发病不仅在临床各科 占有相 当大比 湿热在病理情况下,既是湿热之病邪又是病症名
例 ,而也是消渴病的潜在 因素。今不揣浅陋愿与同道 称。人 由经络联系构成了脏腑相合 的表里关系,以五
探讨湿热致病与消渴病 的辨治 ,意在完善消渴病的病 脏为中心内外相应 ,生克制化的整体系统 ,若一脏腑有
因病机和证型。 病,即可影响整个五脏整体 系统。如温病医家王孟英
1 湿热的成因 云:“热得湿则郁遏不宣 ,故愈炽 ,湿得热则蒸腾上熏
湿热成因在临床中医是以 “审证求因”的方法观 故愈横 。两邪相合为病最多,湿性粘腻 ,阴邪与阳热之
察分析。湿热的 “热”与 “湿”同时共存。中医学强调 邪相搏 ,胶着难解 ,如油和面 ,徒清热则湿不退 ,徒祛湿
人与 自然界和谐共存 ,天人相应,重视 自然界对人的影 则热逾炽。”由此治其总 以分解湿热 ,湿去热孤 的原
响,人的体质不同对某些致病 因素 的易感性和病变过 则 ,祛湿清热,两者兼顾 ,合理使用。湿热之症不如寒
程 中转变也不同,如因夏秋之季天热湿重 ,或长期在湿 邪侵袭 ,一汗而解,热邪一清而愈。固其性氤氲粘滞 ,
热环境 中工作,日久湿与热胶织客人体内或久湿不除, 病程冗长 ,蒙上流下 ,传变较慢,缠绵难愈 ,并易复发和
热蒸湿动,寒郁热化,或阳盛体质而湿从 阳化热 ,使湿 内外相引发病的特点。
与热同时瘀滞体内称湿热 ,亦称湿热内蕴。随着现代 3 湿热 内蕴辨证要领
社会发展 日新月异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饮食习惯发生 湿热之质 ,一由体外的湿热浊气入内,二是体内滋
了变化 ,又受到西式饱食文化的影响 ,打乱 了饮食 结 生的湿热 ,从阳化热,久酿湿热。湿热一阴一 阳,其性
构,饮食无节 ,作息不规 ,嗜甘厚味再加活动减少 ,体 内 相异 ,思忖湿热所在的部位和湿与热轻重的不同,首辨
代谢缓慢 ,代谢后废物在体 内堆积,久酿湿从 内生,滋 病位归属 ,为立法依据 ,明确治法 ,分而治之。 “验舌
生湿热内蕴,使形体肥胖者尤多,如 《素 问 ·奇病论》 以投剂为临床要诀 ”、“舌边体 白”,多为湿邪偏盛。
云 :“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 多肥也 ,肥 “舌根白舌尖红”,则为 “湿渐化热 ,余湿犹滞”。 “湿多
者令人 内热”和王冰有 “膏粱之人 内多滞 热 ,外湿 内 者 ,湿重于热也。其病多发于太阴肺脾 ,其舌苔必 白腻
侵 ,中热相感 ,故在阳旺之体 ,湿病多归于阳明,阳明为 或 白滑而厚,或 白苔带黑点而粘腻 ,或兼黑纹而粘腻 ,
燥土 ,湿邪易从热化而发湿热”之说。在何廉 臣 《重订 甚或舌苔满布厚如积粉 ,板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供水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docx
- 2025年广西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听力原文.docx
- 天津市纪委监委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岛津气相色谱仪教材161页课件.ppt VIP
- 门诊部医生诊疗行为规范.docx VIP
- adams初级培训教程第7章转动和摩擦.pdf VIP
- 2025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会计基础.pptx
- (正式版)D-L∕T 5759-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屋面_光伏一体化_高处作业安全施工措施方案.docx VIP
- NB∕T 32037-2017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