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得志:吟成横刀马上歌
他有着一份史诗般的战争履历: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飞兵”清风店、解放石家庄、围攻新保安、转战大西北、激战三八线……他看上去谦逊温雅,打起仗来却一如虎啸龙吟,叱咤千里,并因此颇得毛泽东的赏识。从打铁的穷孩子,到中央苏区时“红一团”团长,从抗战时期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到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决战、解放大西北,从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再到新时期解放军总参谋长,他纵横驰骋,南征北战21载,38岁便荣称开国将领,他就是开国上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曾向人们介绍说:“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湖南人氏,我的乡里!”
本期《祖国》杂志将随同杨得志之子、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的凿凿之言,揭开尘封已久的大渡河勇士人数历史谜团。
出生乱世 愤恨少年投身革命
11岁失去母亲,14岁到地主家打工,16岁到江西安源煤矿挑煤,17岁在湖南郴县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杨得志一生参加或指挥过上千次大小战役战斗。而展于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一支比利时造的“勃朗宁”手枪,就是一直陪伴在杨得志身边出生入死的“三宝”之一。“这只手枪是1934年9月父亲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温坊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队一名连长的手枪。枪比较新,是当时比较好的武器。这把枪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激励着父亲冲锋陷阵。枪里包含了太多故事,太多感情。”杨建华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毛泽东的家乡在湖南韶山冲,距此向东大约70公里,便是杨得志的出生地――湖南株州县(原醴陵县)南阳桥乡三望冲村。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的时候,大清王朝的气数已经接近尾声,10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杨得志在一场改朝换代的世局嬗变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杨得志却在闭塞的小村子里,与当铁匠的父亲过着饿不死也吃不饱的日子。风箱、炉子、砧子、锤子、钳子也许是父亲的寄托,但已经不再是杨得志的生活了。
1925年2月,年仅14岁的杨得志,跟着哥哥离开家乡,期望闯出一条改变命运的新路。也大致在这个时期,从这片土地上,先后走出了李立三、左权、宋时轮、耿飚等一批心怀报负的年轻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英人物。
起初,杨得志在安源煤矿当挑煤工。后来,他又去衡阳做了一名修路工。
外面的世界虽然充满躁动,但对少年杨得志而言,生活依旧黯然沉寂。此时,一场颇具规模的红色暴动,在中国南方的山区旷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当杨得志尚未来得及思考,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这场革命运动,将会给他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时,革命浪潮已如决堤洪流,一泻千里。
1928年1月,湘南起义暴发,对黑暗社会充满愤恨,叛逆心强烈的杨得志,与哥哥一起义无反顾投奔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
两个月后,杨得志参加了第七师对国民党军的反“进剿”作战,这是杨得志百战生涯的第一次战斗。
杨建华说:“父亲参军时间不长,要讲战术动作,战术意识,都还没有学到家。但是就凭着一个念头,就拿红缨枪,也要夺一支枪。当他发现国民党的一个逃兵的时候,他就紧追不放,最后追得国民党兵实在跑不动了,跪在那里。举起双手,抢到了第一支枪。”
1928年4月,杨得志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同年10月,在井冈山黄?村,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杨得志把朴素的阶级感情,深深融入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战斗征程:在红军挺进赣南闽西,攻长沙,打吉安,战龙冈,创建中央苏区的战斗中,杨得志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士兵。
这之后,他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警卫连长、炮兵连长,在反“围剿”的火线上锻炼成长,砥砺成钢。
1932年,21岁的红军团长杨得志,指挥部队参加了漳州战役,这次战役缴获了敌人的两架飞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果,大部分红军官兵都是第一次触摸这个在他们心目中一直很神秘的家伙。
强渡大渡河始末
1934年1月,杨得志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团团长。在福建建宁县三岬嶂坚守战中,他以一个团的兵力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三个师的任务。
杨得志的一团充其量两千人。以两千人的兵力,对付将近四万敌人的进攻,战斗打得非常的惨烈。红一团的二营五百多个人,打得只剩下一百多人左右,其中有的班打得只剩下一个人。在这种惨烈的战争中,杨得志指挥着全团同志坚决顶住敌人反复的进攻,直到主力赶到,协助配合主力把当面的敌人击溃。这一仗,对当时红军的影响很大。
从此每当提起“红一团”名字,红一军团指战员都会翘起大姆指。时任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在《红星报》上特别写了一篇社论:“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起来!”
几个月后,团长杨得志和他的第一团,踏上了充满腥风血雨的长征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