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刘冰,原名姚发光,1921年12月生,河南省伊川县人。1938年6月入党。同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抗大六分校、太岳抗日根据地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豫西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历任中共河南省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青年团河南省书记,团中央青农部部长、办公厅负责人;1956年至1966年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1970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因两次上书毛主席反映迟群、谢静宜在清华表现和问题再次被打倒,两封信由邓小平转交毛泽东,被“四人帮”大做文章,间接导致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1978年后历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甘肃省副省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副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第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等职。1998年离休。
南翔同志是我非常尊敬的领导和兄长,我有幸与南翔同志相交相知30余载,他的思想境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我。2013年9月7日是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回想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对我说的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让我倍加怀念他。
团中央初识蒋南翔
我跟蒋南翔同志有直接联系是我从河南调到团中央之后。蒋南翔当时是团中央副书记。1953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点名调我到团中央任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部长。1954年,撤销大区时,团中央决定在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办公厅,我任办公厅副主任,主持工作。
办公厅工作多是事务性的,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一个是学到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耀邦特别嘱咐我,开书记处会议,你要亲自打电话通知南翔、高棠。耀邦的这一习惯对我影响颇大,我后来到清华工作,蒋南翔也有这样的工作习惯。当时第一副校长是刘仙洲,我们都尊称他为刘老,他还不是校党委常委时,蒋南翔就交待我说:“凡是常委会开过的重大事情你要亲自向刘老当面汇报。”后来刘仙洲成为常委后,他又交待我:“每次开会你先去刘老那里跟他说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看他能不能参加,如果他不参加的话,会后你得向刘老汇报,这很重要,你记住。”
南翔曾跟我说起过他的这一工作习惯是向彭真学习的。彭真当时主持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宋庆龄是国家副主席,彭真经常登门向宋庆龄征求意见、汇报工作。彭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时,通知会议和交流工作,跟一些副委员长、民主人士都是亲自打电话的。我们党对重要人士的良好工作习惯是值得学习和继承的。
当时团中央的几位主要领导,譬如冯文彬、胡耀邦、蒋南翔等人,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都是有卓越贡献的。冯文彬从井冈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直从事青年团的工作,是有重要功绩的。冯文彬之后,中组部部长安子文提了3个人,陈丕显、张玺和胡耀邦,毛主席在耀邦的名字上画了圈。蒋南翔是一二?九运动时的主将,他草拟的宣言书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激发当时的青年学生纷纷投向爱国抗日的热流之中。新中国成立后,蒋南翔一直从事青年和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
到清华任南翔副手
1955年,团中央派我和青农部副部长高仲雨两人去中央党校学习,那时候叫中央高级党校。那时采取苏联的办法,搞入学考试,我们7月参加的考试,记得考试是写文章,字数限定为2000多字。在团中央的两年,写东西我还是有很大锻炼的,所以我交卷很早。
进党校学习一年后快毕业时,我向团中央提出想调到地方上去搞实际工作,团中央同意后,当时有3家单位要我,一是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想留我当教员,二是中办想成立国家档案局,曾三兼局长,想要我任副局长负责日常工作,三是蒋南翔要我去清华大学任第一副书记。
党校有一个同班同学叫韩洪宾,韩洪宾当时是中组部党员管理处处长,安子文是部长。我和韩洪宾在抗战期间的太岳区共过事,我是青救会的,他是农救总会的,安子文是我们太岳区区党委书记。我就对韩洪宾说:“你啥时见到安部长反映一下,我想去地方,不想待在中央国家机关。”韩问过安后,对我说:“安部长让我转告你,这三个工作让你挑,不让去地方,你如果都不选,组织就决定了。”
没办法,我只好自己选择。我认为自己做教员不行,做这个也没个头,不想留党校。我又想,我才35岁,做档案工作得做到何年何月?不能做这个。这时候蒋南翔来找我,邀请我去清华。我说我没上过正规大学,就上过抗日军政大学,我就想去地方做实际工作。蒋南翔说,没事,你来一下,看看。我去看了之后,中午吃饭时,他对我说:“省委地委是机关,不一定就能做实际工作,你到学校来,这里天天接近群众,路上都能碰见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