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窥朱熹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pdf
史 为 鉴
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姚纯贞
摘 要 朱熹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荒政思想是我国古代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近现代学者的广泛
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他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朱熹 未雨绸缪 贫富相恤 救荒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 ,对朱熹荒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程 灾而出现饥荒,接着爆发了农民起义 ,有感于此 ,他主张公开设立
度的进展 ,其一就是他不遗余力提倡的 “社仓思想”,其二就是有 “社仓”,将官粟作为根本……或逢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出息一二 ,
关 “安民、恤民”为核心内容的救荒思想。虽然这两方面不能说是 不饥馑。设置社仓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灾荒期间富豪地主放高
朱熹荒政思想的全部或者精华 ,但其 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从古到 利贷欺诈农民,以更好地为基层劳动人民谋福利。随后,朱熹在多个
今,关于救荒只有两个说法感召和气,以致丰穰与储蓄,但若待饥 地方推广这种善举 …。。
荒时理会,可否为最佳 良策呢?下面本文对朱熹救荒思想中未雨 在宋 1178年朱熹担任 “知南康军”,但他上任不久这个地方就
绸缪、贫富相恤的观点略作探讨。 发生了灾荒,于是他上书朝廷要求减免租税,与此同时,他请求朝廷
一 、 理学家——朱熹 兴修长江石堤,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石堤常年失修的问题 ,又可以
朱熹,字元晦、云谷老人、逆翁等。他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人, 雇佣当地的饥民,以解决他们缺衣少食的难题,此举受到当地居民
现今江西省婺源人 ,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的称道。在 1190年朱熹担任福建漳州的知府,当时这个地方盛行土
由于他学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 朱“子”,是和孟子、孔子等并列的杰 地兼并,大官僚地主凭着权势肆意侵吞农民耕地,但却不交税 ,导致
出的儒学大师。他个人创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是 “田税不均”,很多农民不得不忍受地主官僚的残酷剥削,阶级矛盾
程朱理学派的创始人。朱熹 19岁中了进士,但在官场任职时间并不 迅速激化 72。鉴于此,朱熹提出了“经界”的治理办法,就是核实田
长,在他当官期间,他总是努力想办法缓和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为 亩数,随地纳税,这条建议如果执行在某种程度上会减轻农民的负
下层穷苦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退居崇安期间,该地因为闹水 担,但可能损害部分地主官僚的利益,故遭到后者的反对 ,终未推
印刷要更胜一筹。在传教士报刊中,例如 东《西洋每月统记传》与 格《 六《合丛谈》因为编者不肯调整报刊的售价,而最终导致经费短缺,
致汇编》等均是利用雕版印刷术进行出版的。 最终被迫停刊。而 遐《迩贯珍》则看清了形势,因对报刊售价进行适
第三,石印技术在传教士报刊中的应用。石印技术由马礼逊引 度提升,从而延续了报刊的发行时间。
入我国,并于1833年应用于 各《国消息》的出版。但是此时并没有报 3.出版机构呈现出产业化的特点。传教士创办的出版发行机构
刊对石印技术加以重视,直到英国商人美查利用这一技术复制中国 利用先进的印刷技术以及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权,为传教士报刊的出
古籍,才使得石印技术得到发展。中国第一位学会石印技术的是受 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资金上的保障,从而在我国报业市场中占
雇于伦敦教会的屈昂,他主要利用这项技术印刷步道的小书。而石 据主导地位。由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的英华书院是最早的中文出版机
印技术最早应用到我国报刊中是 1884年在广州创办的 述《报》3【】l3。 构,同时也是最早吸引国人 目光的出版机构。起初,这一机构主要以
2.发行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传教受限,所以西方传 出版 英《华字典》、马氏圣《经》等形式的宗教读物为主,后来又逐渐
教士想方设法拓展发行渠道以扩大报刊的影响力,从而为传教提供 发行了许多著名的传教士报刊。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遐《迩
便宜。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近代化的报刊发 贯珍》、《中国丛报》以及 天《下新闻》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华书院
行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发行渠道多元化。为了打开报 停办后,用于出版的铅活字印刷设备以及石版印刷设备都出售给了
刊的销售市场,西方传教士采取免费派发的形式,主动赠送给国人。 王韬等人,这在一定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