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清源 围棋、信仰与国族之间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1931年,年轻时代的吴清源 高速列车从新宿站出发,一小时许,就到了小田原站。跟繁华铺张的东京比起来,20万人口的小田原市就像一个安静的乡镇。距离车站不远的市内一隅,有一座不起眼的老人院,两三层楼高,空间有些逼仄,老人坐在轮椅上来到会客厅时,过道中的桌椅要挪开才能通过。 这是2012年8月的一天,98岁的长者穿着长袖衬衣,身形瘦削,面无表情,乍一看是一个生命力羸弱的长者,但稍稍观察,老人精神清矍,面色如玉,竟无一块老年斑,自有一股道骨仙风,而断无衰朽之气。 这就是自幼被称“天才少年”,后来又被尊为“围棋之神”、“昭和棋圣”、“一代宗师”的吴清源。 助手牛力力女士往棋盘一颗颗摆上黑白棋子。老人坐在轮椅上,埋首,上身几乎覆盖住棋盘,一动不动,直到几十颗棋子落下,才用手指指点几粒棋子,嗫嚅着评说。 那是一只嶙峋白晰的手,青筋凸绽,关节粗大,虬枝一般地弯曲,手指颤抖着指点棋子,难以准确锁定。 老人表达有些不顺畅,视力也不好,但思路依然清晰。“他要能看清楚他能下得非常好,”牛力力说。自从1984年70岁时从现役棋手正式引退后,吴清源从未间断对围棋的研究,没有一天不在思考围棋。 他早已搬不动棋盘,甚至看不清棋子,但“只要看到棋盘,眼中马上有了亮光”。 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他的沉默。联想到他曲折传奇的一生,这沉默背后有一种波澜壮阔。他自幼以来的沉默,本身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而晚岁的沉默,又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沉默背后一生的传奇与丰盛,胸中的丘壑,黑白世界的逐鹿厮杀,国族之间的情感撕扯,圣俗正邪的角力,天才与怪诞的两极。 2014年6月12日,是吴清源百岁生日。 生命中关键一年 1920年代初的北京政局动荡,袁世凯死后,军阀争权夺利、纵横捭阖,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高层的动荡,并未影响到北京宣武门内大街一家叫“海丰轩”的茶社里的纹枰论道,这里集中了当时中国围棋界最顶尖的高手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等人,如果按当时日本棋士的水平来衡量的话,他们有专业三四段水平。 1923年的一天,北洋政府平政院(司法部的一个部门)的一个下级官员,带着自己9岁的儿子来到“海丰轩”。在父亲的请求下,汪云峰让五子与孩子对局,结果输给这个孙子辈的小孩;让四子再战,又大败。围观人群骚动了。 父亲叫吴毅,小孩就是当时叫吴泉的吴清源。 后来,水平更高的棋手顾水如和刘棣怀又与孩子下了测试棋,比赛结果已不得而知。总之,1925年,当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请顾水如把儿子带到段祺瑞府上下棋时,顾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当时的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嗜棋,雇请顾水如、汪云峰等高手到家中下棋,棋士们往往能获得不错的酬劳。彼时,中国没有健全的比赛体系,棋士通常不能靠下棋谋生。 张舒文的请求充满无奈。就在丈夫带儿子去海丰轩的第二年春节,因肺结核去世,年仅33岁。这个来自福建、祖上富贵的大家庭迅速没落。 11岁的吴清源来到段府下的第一盘,就把一位高手打败,观战的段祺瑞甚喜,当即表示每月给他一百元奖学金。这笔钱对吴家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当时的中国,中学教师的月工资不过五六十元。 终于有一天,段祺瑞跟吴清源下了一局。几天后北京的《晨报》报道,“段执政一日与吴清源弈,大败,愤然拂袖而起,进入内室……”那天,屋里几个棋手都没早饭吃了。 观棋时一直不敢作声的顾水如汪云峰等人立即责备起吴清源。原来,段祺瑞喜欢赢棋,棋手们往往让他“艰难地”赢棋,背后都笑称他为“常胜将军”。 从此段祺瑞再也不和吴清源下棋。不过,每月一百元钱还是照给,直到他1926年4月下台。 失去段祺瑞资助后,吴清源经常到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下棋,屡战屡胜,名字再次登上《晨报》,“天才少年”从此名满全城。 吴清源第一次把棋子放到棋盘上,是在7岁那年。此前,他和两个哥哥一样,在家整日诵读四书五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 围棋启蒙老师是父亲吴毅。吴毅在日本留学过两年,现在知道,他把大量精力花在了围棋上,经常出入东京的方圆社。后来回国带回来的书中,法律专业书没几本,围棋书倒有几十本,诸如《新桃花泉》、《本因坊道策》等。 吴清源立即显露出天赋和兴趣,进步明显比两个哥哥快。围棋的学习从早到晚,“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谱。一会儿手腕累了,就换另一只手。”后来吴清源两只手的中指都变形了,有些弯曲。 就这样,10岁左右的吴清源,已经通读了江户末期的棋士本因坊丈和、幕府末期的天才棋士秀策和明治及大正年间的棋士川龟三郎等人的棋谱。除了这些旧谱,父亲还让大哥去邮局订阅日本棋谱让吴清源研究,包括《方圆新报》。“当时中国多弱啊,他就靠打棋谱,过去也不像现在信息发达,那边一比赛这边就看到棋谱了。他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悟性。” 牛力力说。 天才少年的大名终于传到了在北京的日本人圈子里。辗转之后,1926年的一天,吴清源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