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平诗歌形式实验简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亚平诗歌形式实验简论   摘 要:在一个有着强大的“重道轻文”传统的国度里,每一次形式革命都是对文学独立性的巨大尊重,因此也通常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中国新诗在形式上的实验也在断断续续进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民刊《原样》为主要阵地,集结了一批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形式实验主张,并在创作中自觉将之实践的诗人。周亚平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对于诗歌来说,只有“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而“思想”是有限的,是一种“肤浅”的束缚。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呼应:首先在语言(文字)本身的实验上,以带有即时性、随意性、反复无常性的自由联想和诉诸感官的?丽辞藻进行写作;其次在观察和呈现事物的方式上,抛开叙事和抒情,强调以“描写”来“恢复”事物的“具体姿态和基本成分”,将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置于任何伟大思想之上。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周亚平形式实验蕴含的其他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诗研究;周亚平;诗歌形式;新诗实验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2-0038-05   引 言   “我致力于破坏既定与偶像的写作。”[1]4“我们不要寓,只要言!”[2]这是周亚平相隔20年的两句宣言,但意思一以贯之:与注重思想的诗歌传统相悖,打破既定教条与束缚,强调“诗歌文体本身”,“即形式”。[3]   在一个有着强大的“重道轻文”传统的国度里,每一次形式革命都是对文学独立性的巨大尊重,因此也通常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南朝宫体诗或被指责为浮靡轻艳俚俗冶荡,但其对诗歌形式的贡献早已为历史所证明――没有宫体诗就没有律诗,古典诗歌也就不可能在唐代达到巅峰。白话文运动以后,虽然说:“无论诗人的主张如何千差万别,一种鲜明的实验主义立场则是共同的。……因为我们的新诗传统还是那么薄弱,以至布鲁姆所谓‘影响的焦虑’对中国诗人几乎不起作用”[4],但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形式实验主张,并在创作中自觉实践的诗人群,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才真正出现。以民刊《原样》为主要阵地,周亚平、车前子、黄梵(黄凡)等诗人以一种先锋姿态登上诗坛。本文主要讨论周亚平。   周亚平认为,对于诗歌来说,只有“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而“思想”是有限的,是一种“肤浅”的束缚。他反复声明自己对“思想”和“形式”的看法:“我赞同一句话:‘人的真正的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种:我不思考,我没有任何问题要思考。’现在我只承认我对写作本身负有部分责任。”(《发言:1990》) “在中国,通常对我们的指责是:把思想和艺术割裂。那些早熟而练达的政治批评家,一旦他们找不到有限的思想来确定我们诗歌中文字及语词的意义,他们就认定它是晦涩的、游戏的、玩的。”(《在中国致J?H?蒲龄恩先生》 “受到重视的将不是内盛物,而是盛器。……在深刻的事物间,思想可能最肤浅。”(《影子:带走的札记》)虽然他在具体创作中,并未彻底实践这些宣言中的极端部分,但这些宣言很明显表现了他对“形式”的重视,并在极大程度上与他的创作互相影响。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呼应。这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本身的实验上,即以带有即时性、随意性、反复无常性的自由联想和诉诸感官的?丽辞藻进行写作;其次表现在观察和呈现事物的方式上,即抛开叙事和抒情,以“描写”来“恢复”事物的“具体姿态和基本成分”,将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置于任何伟大思想之上。此外,他的形式实验还蕴含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其他问题。   一、“吐去你的牙齿”   在著名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里,“原样”的同代人胡冬撰写了一篇文章《诗人同语言的斗争》。他在该文中说:“诗人关心的应是对语言本身的锤炼”,“作为纯粹的语言艺术,诗完全相信了语言本身――对语言审慎而出色的安排,把语言的链条精密地组合成美丽的序列,诗人的任务在于赋予一首诗以经久的美玉般的光辉”,“每首诗都是诗人建立的语言的新秩序”。[5]周亚平诗歌也自有他的“语言新秩序”。   首先,他诗中的语言常常像蛇一样扭转自如,这归功于他在使用语言时的无拘束,即时、随意、反复无常的自由联想是他结构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玉米师傅》是这方面的代表。以其中一段为例:“玉米。绿色中的鸭子/也和梨。鸭梨。/梨核中躲藏着你的才智/“离”。她的轮廓//又像“犁”。//她。会种/会收。/会歌。歌的大半/已被吃去。”“鸭”和“梨”组合成“鸭梨”,又从中国古语“梨子心中酸”联想到“梨核中躲藏着你的才智”和“离”,谐音双关,再从语音的角度联想到“犁”,又从“犁”的语义联想到“会种”、“会收”、“会歌”等一系列与乡村元素有关的短语,最后回到食物,说“歌的大半/已被吃去”。晦涩抽象吗?如果非得探寻它的思想,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若仅享受它的语言,却流畅具体而充满惊奇。《我国农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