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天杰VS李廷华
主持语:
文化学者李廷华撰写的《王子云评传》,对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人物王子云先生的生平及事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揭示,也对王子云的坎坷遭遇及社会、文化原因详为分析。《评传》出版后,在美术界受到普遍好评。朱天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经与王子云先生有过密切接触,对王子云的人格精神及性情作为十分感佩,对《评传》有独特解读。本期将朱天杰与李廷华的对话及《评传》中的一部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成立》同时发表,希望引起关心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和知识分子心灵轨迹的读者的兴趣。
朱天杰:李老师,你生活在西安,以前我们更多是通过电话进行联系沟通的,你现在住在北京。你往返两地可能看重的是文化和讯息,做为文化学者,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你从事创作是非常好的。知道你写了很多书,当然有些我没看到。实际上你那个《王子云评传》,我是2006年看到的。
李廷华:喔,那是书刚出来,05年出版的。
朱天杰:出于对王子云的敬重,从感情上讲我们是一致的。你花了大量的时间,查找有关资料,走访王老家人及知情人完成了这本评传,而不是传记。没有相当的人生理解和文化储备,没有对美术史深入的研究,是很难写好这本书的。
李廷华:感谢你的鼓励。书还是有不少缺点,这个我慢慢谈。你是徐州人,和王子云应该算老乡,他的故乡萧县,现在属安徽,以前是归徐州,而徐州现在归江苏,历史上却和山东渊源更多些。
朱天杰:是的。介绍我认识王子云的,是他儿子王华。我和王华老师都在徐州日报社工作,他是副刊部的编辑,我是美术编辑。1985年的时候,他听说我要到广州美院学习,就告诉我他父亲在广州美院写书,并让我转给他父亲一封信介绍了我的情况,并嘱我有时间抽空去照顾一下他父亲。那时我还年轻,这段记忆一直没有忘。要说他们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正直、不求闻达、为人、为文、为艺都保有自己的气度。4月2号我回徐州还专程看望王华老师,他92岁了,还是那么硬朗那么儒雅。
李廷华:那王华先生现在已经接近他父亲在世的年龄了。高寿啊!我写《王子云评传》的遗憾甚多,其中之一是写书之前没有见到王华先生,因为你的这个关系,希望不久后能够拜会王华先生,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他。
朱天杰:我要安排这个事情。我得到《王子云评传》这本书,是2006年,有一天王华打电话跟我说,有一本写他父亲的书要送给我,就是这本书。当时我不知道书是你写的,他就跟我说:“这个书写的很好,写书的人很有文采,感情很投入,资料也丰富。”当然他还说书中存有一些问题,他还用笔划了一些,他说这个问题不在于作者,可能在采访时候或者了解到的信息不全,后来我就用两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我当时非常激动, 因为我和王子云接触了一个学期,我对他的观察,和你写的书十分吻合。
李廷华:王华先生的意见,王老在西安的子女给我转达过。王子云在重庆时期,是把王华带在身边的,那时候他已经上中学了,对父亲的很多事情是知道的。王子云在回忆文字里提到他晚年曾经回到徐州,他不太发感慨,但那个处境是可以看出来的。
朱天杰:你在书中写到他晚年的处境,也正是我感受最深的,记得他告诉我到广州是为了避寒,西安太冷,来广州美院投奔他侄子王肇民,同时进行中国雕塑史的写作。他的学生陈少丰也在广州美院,陈少丰对中国雕塑史非常有研究,他经常就一些问题和陈少丰交流。陈少丰老师在王老写作之余,还安排他给研究生上课,我每次陪他去时,他都说过意不去,说要请我吃饭。看你写的书,唤起我这段记忆,挥之不去。你见过王子云先生吗?
李廷华:没有。实际上我有很多年居住的地方和王子云先生就是一墙之隔,我住西安歌舞团,他住西安音乐学院,熟悉西安的人知道,这两家紧挨着。可能在路上碰见过,但是不认识。
朱天杰:那我就更觉得有意思了,实际上西安有很多文化名人,包括何海霞、石鲁等等,我想问你为什么选择写王子云。
李廷华:1997年,在王老诞辰一百周年时,西安美院的学报主编陈云岗约我写篇文章,这样,就认识了王子云在西安的子女,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材料。那一时期,我写了不少有关吴宓的文章,一接触王子云的材料,我感觉这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朱天杰:你这个感觉让我很有兴趣,他们哪些地方相似?
李廷华:他们两个人都是留洋归来,都曾经在学府的中心位置,都曾经有自己的辉煌,都是桃李满天下,也都是晚境凄凉。王子云比吴宓还好些,他身体好,长寿,晚年又看到一些光明。吴宓的辉煌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和外文系,王子云的西北文物考察则是一生得意之笔。吴宓的高足像钱锺书、曹禺、季羡林、许国璋等等,以后可以说成为中国文化学术的长城风景,而王子云的弟子从刘开渠开始,以后的吴冠中、王朝闻、甚至李可染还有艾青也是他的学生,也堪谓美术半壁。吴宓先生是老陕,但他大半生都不在陕西生活;王子云先生是徐淮人,却在抗日战争之后就生活于陕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