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DISHICIQUANGUOZHONGYITIZHIXUESHUNIANHUI
[6] 莫昀.女性性激素变化在大鱼际处表现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28 ):6885-6886
[7] 王琦.中医体质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医易探骊《伤寒论》之中医体质学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
摘要:上古《周易》道中医体质生命之哲学。而后世究医易玄理者,首推仲景伤寒。医圣善易理而变
通运用,已然出神入化哉。故观《伤寒论》阴阳、六经辨证,乃《周易》阴阳、六爻之模拟。然六爻之动,
则演平和体质外感伤寒之变化。既而,审易经中和观之论知伤寒体质治法,察易理“七日来复”识疾病向愈时
机。现援取《伤寒论》医易同源之旨,阐中医体质其说,矜谨所言与同道共参悟。
关键词:《周易》;《伤寒论》;中医体质学;平和质
中医体质学中“平和质”是一种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
功能状态强健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对于“平和质”体质的现象研究和调护理论的建立,历代医家都从
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不断探索、充实与发展。尤其是在中医文化理论的几千年演变历程中,《周
易》对于体质生命哲学的论述和《伤寒论》对于体质与外感热病规律的临床探讨,具有关键性意义,值得
我们深度研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皆可援《易》以为说” 。可以说,“开物成务,
冒天下之道” 的《周易》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之源头、万法之原。而《周易》之体蔽之曰“阴阳”,正所谓“一
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上》),故《周易》用阴阳两种符号阐述了对宇宙泛生命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认
识体系。因此,法效自然,中医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是建立在易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框架之中,其天
人关系和人身养生亦遵循着“生生之谓易” (《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 (《系辞·下》)的核心思想。
并且诸医家通过应用易卦、易理来解决和解释临床实践的现象,正如唐代孙思邈所云:“不知《易》,不足以
言太医。” 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中亦言:“是以《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指南;一象
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
以尽神,虽不言医而义尽其中矣。”,金朝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曰:“汉末之魏有南阳太守张机仲景,
恤于生民多被伤寒之疾损害横夭,因而辄考古经,以述《伤寒杂病方论》一十六卷,使后之学者有可依据。……
夫三坟之书者,大圣人之教,法象天地,理合自然,本乎大道。仲景者,亚圣也,虽仲景之书未备圣人之
教,亦几于圣人。” 而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也自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
47
第十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DISHICIQUANGUOZHONGYITIZHIXUESHUNIANHUI
十一难》《阴阳大论》……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提及的《阴阳大论》即为《周易》之别称。由
是观之,《伤寒论》的著书立说亦为考参汲取《周易》的理论结构和象数精髓而成。 所以,从《周易》入
手探索《伤寒论》中外感热病的发病机理、病证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预后对研究中医体质学平和质的调
候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周易》的阴阳、六爻与《伤寒论》的阴阳、六经辨证
《系辞·上》注: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变通莫大乎四时”,《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亦著:“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治病必求本。”也许感念“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原始反终,
故知死生之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系辞·上》)。所以,张仲景
首先将病变过程分为阴阳两类,见《伤寒论》第七条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跳圆舞曲小猫.pdf VIP
- 复合材料力学(全套课件).ppt VIP
- 社会支持评定量SSRS.pptx VIP
- 不良资产处置培训.pptx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例(标准版).docx
- 13-肿瘤基因组学.pptx VIP
- (正式版)D-L∕ T 646-2012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docx VIP
-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四册Unit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 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SL 72-20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doc VIP
- JISB1181_螺母.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