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疗效判定标准:溃疡面愈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6个月未复发为痊愈;溃疡面缩小,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溃疡及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
2结果
42例中治愈39例,有效2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2.3%。一般1个疗程有效。治愈时间最短
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
3讨论
复方性13腔溃疡的病因目前现代医学尚不清楚,有学者提示属多基因遗传病。其主要病理变化
为口腔局部粘膜上皮溶解破溃、脱落而形成的非特异性溃疡。目前现代医学虽有多种治法,但无满
意疗效。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虽在口腔,但与脏腑功能及火毒之邪密切相关。《灵枢·脉度》日:
“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圣济总门录·口齿门》日:“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
口舌,故作疮也。”《证治准绳》日:“心脉布于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脾脉布
于舌下,若脾热生痰,热延相搏,从相火上延,亦生疮者,尤多。”由此可见,口舌生疮乃脾胃积热,
心火上炎所致。其病机可概括为“火”、“虚”、“瘀”。即心脾火盛为实火,心、胃阴虚为虚火;脏腑
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气虚;以上两者共同导致血瘀肉腐而生口疮。笔者针对其病因病机,立益气泻
火法,拟口疮泻火汤加减运用。方中太子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敛疮生肌,石膏、黄连、生地清
胃泻火,滋阴生滓:山栀、连翘、竹叶、灯心清心泻火,导热下行;蒲公英清热解毒化湿;川牛膝
通络引血下行,能降上逆之火;赤芍凉血活血化瘀;生甘草解毒调和药性。药理研究证实石膏、连
翘、生地、蒲公英、J11牛-膝、甘草等药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还有解热镇痛作用;甘
革还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赤芍、川牛膝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能;黄连、山栀具有抗菌消炎,
促进细胞免疫作用;竹叶、灯心有解热利尿抑菌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泻火,祛瘀生肌,消疮
止痛之功,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方药。
同时还要注意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有少数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时宜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在
基础方中去苦寒伤阴之品黄连、山扼、蒲公英加麦冬、知母、玄参等,以收到益气养阴,清降虚火,
祛瘀生新的效果。
从络论治口疮
河北以岭医院(050091)陈金亮吴相春
口疮,也称口疳、口破,是指以口腔黏膜(多在唇、舌、颊、齿龈部位)生黄白色如豆大溃疡
点,疼痛或饮食刺激时痛为主症的常见病。笔者从络论治口疮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清心泻脾,凉润通络。
适用于心脾积热,络热肉腐证。心脾与口腔的关系最为密切。《证治准绳》云:“心属君火,是
五脏六腑之火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脾
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热涎相博,从相火上延,亦生疮者,尤多”。可见口为脾之窍,诸经多汇于
口,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脏,五脏之气偏胜,则诸疾皆生,心情急躁,过食
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心脾积热,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热灼口腔膜络,络热肉腐而成疮。
口疮的破溃点多以舌尖及舌下为主,周围鲜红,微肿而痛剧,伴有口臭唇焦,渴欲冷饮,面赤心烦,
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证属心脾积热,络热肉腐。治宜清心泻脾,凉润通络。药用导赤散合
一11一
99、大黄69、野菊花159、公英309、丹皮129、竹叶69。
2清胃泻肺,解毒通络
适用于肺胃热壅,热毒滞络证。肺胃之脉主要循环于咽喉部,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其发
病机理,《圣济总录》曰:“咽喉生疮,或白或赤,痰唾稠浊,喉中腥臭疼痛,此盖上焦有热……。
蒸发咽喉故也。”肺胃热壅,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黏膜,热毒滞络损伤络体,败腐组织而成口疮。
多见于咽喉部,软腭、扁桃体周围或会厌处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起病急,数目较多,可酿和成片,
溃疡周围充血红肿,表面多黄红色分泌物,甚至会厌溃烂红肿,疼痛,妨碍吞咽。伴发热,头痛,
咳嗽,口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数而实。证属肺胃热壅,热毒滞络,治宣清
3滋阴降火,凉润和络
适用于阴虚络热,虚火上炎证。足少阴肾经上行沿喉咙夹于舌根两侧,虚火多为心肾阴虚,虚
火上炎,素体阴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血亏虚;或过劳伤肾,真阴亏损,心肾不交,水不
济火,阴虚火旺,循经上炎,络热阴虚,虚火灼伤口腔膜络,而口舌生疮。口疮多见于舌根两侧或
舌尖部,溃疡点中黄白,周围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