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孔CaCO3微球为模板制备聚乙烯超疏水表面.pdfVIP

以多孔CaCO3微球为模板制备聚乙烯超疏水表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多孔CaCO3微球为模板制备聚乙烯超疏水表面.pdf

V01.3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No.12 2010年12月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 25ll一2517 以多孔CaC03微球为模板制备聚乙烯超疏水表面 钟明强,郑建勇,冯 杰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多孔碳酸钙(CaCO,)微球层为模板,通过热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 并结合酸蚀刻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多层黏连微球结构、而非常见蜂窝状多孔结构的LDPE稳定超疏水表面(接 将CaCO,微球稀疏地撒在LDPE表面并加热熔融,微球会自发沉降到熔体内部,酸蚀刻后形成了类似莲蓬的 表面微结构,即坑内包含小球.结合CaCO,微球生成原理和多孔结构,可认为黏连微球结构和莲蓬结构均是 由于LDPE熔融大分子自发沉积到多孔CaCO,微球内部,“反模”形成了LDPE微球所致. 关键词多孔碳酸钙微球;聚乙烯;模板法;超疏水表面;自发沉积 中图分类号0631 文献标识码A 1-07 文章编号0251-0790(2010)12-251 仿荷叶表面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水滴接触角(≥1500)和较小的滚动角(≤100),在防水、防雾、 防雪及防尘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江雷等¨。提出表面微纳二阶粗糙结构是引起超疏水的根本原 因后,人们开发了多种构筑表面微粗糙结构的技术,如刻蚀法旧J、喷砂法∞J、相分离法HJ、自组装 法J、静电纺丝法【6j、拉伸法【¨及模板法[8叫51等,制备了透明超疏水表面¨引、超疏杉超亲油表 面ⅢJ、超双疏(疏杉疏油)表面【l驯及超疏杉超亲水智能(pH值、光、电、热等)响应型表面材 料¨9’驯.模板法是可大面积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方法之一.但目前所用模板多是从荷叶表面翻模 制得的软模板∞一1I、从竹叶表面翻模制得的镍模板J2l、砂纸模板【1纠及多孔氧化铝模板【14,15].在模板 的耐用性、可重复性、制备简便性及模板面积等方面存在不足.如能制得表面具有与荷叶表面乳突相 反的微纳坑结构的钢辊,并结合流延技术,则有望大面积制备超疏水薄膜,但微纳坑钢辊的制备非常 困难㈨. 我们曾以重质碳酸钙颗粒层为模板,通过热压聚乙烯后再经酸刻蚀的方式制得了具有泡沫状多孔 结构的超疏水表面,该法为直接在现有光滑流延辊上产生聚合物超疏水表面提供了可能mJ.本文以自 制多孔CaCO,微球层为模板,经热压和酸刻蚀等步骤也得到了聚乙烯超疏水表面,但表面微观结构与 泡沫状多孔结构完全不同,是一种黏连的多层微球结构.结果表明是熔融的聚乙烯大分子自发沉积到 多孔CaCO,微球内部,“反模”并经酸刻蚀形成了表ffi『具有纳米级粗糙结构的聚乙烯微球.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公司;聚苯乙烯磺酸钠(PSS),Ah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超声波细胞粉碎机(RS-90S),宁波海曙科生超声设备有限公司;视频光学接触角 Advant 线能谱仪(EDS),NoranVantage—ES,美国热电公司;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ARL7X),美国 Thermo公司. 收稿13期:2010-02-03. 基金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批准号:2007R10005)资助. 联系人简介:冯杰,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微构建的研究.E-mail:fengjie@zjut.edu.cn 万方数据 251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01.31 1.2实验过程 mL 将Na2C03和Ca(N03)2·4H20分别配成0.05mol/L的溶液.取100Ca(N03)2溶液置于200 mL烧杯中,加入0.1gPSS,溶解后稳定20min.在功率为900W的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条件下迅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