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文本出发解读经典.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中医药

江西中医药2012年9月第9期总43卷第357期 谈从文本出发解读经典 ★ 李丛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摘要:通过对 《临证指南医案》中的 “胃喜为补”论及 《黄帝内 典文献的正确解读需从文本出发 ,不宜割裂原文,断章取义。 关键词: 胃喜为补;移精变气;I恪证指南医案;黄帝内经;经典 中图分类号:R一092 文献标识码:A 中医学是一种经验特色鲜明的医学形式,而中 医经典文献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 的经验总结,无疑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经典文献的学习,也有 助于熟悉、掌握中医思维方法,从而启迪智慧,推进 学术发展n。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古典文献的重视 程度与 日俱增,曾在全国范围进行专题活动 ,并在 中医期刊辟专栏进行讨论。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 发现,很多论文作者在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引用过程 中常常出现各种错误口。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归根 为补”而忽视 “食入 自适”是不科学的,因为一些饮 结底是没有立足文本 ,由于没有坚持立足文本 ,对 食的嗜好是不 良生活习惯所致,常常导致脏腑失衡 经典的引用就容易以讹传讹,同时,不立足文本,就 而产生疾病,如 《医学心悟》中所说 “过食肥甘则痰 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经典原意,这样对中医经典的 生,过嗜醇酿则饮积”;而有的饮食嗜好本身就是疾 理解和使用也难免产生一定的偏颇。下面结合2个 病表现,如清 ·李用粹 证《治汇补》卷二 “虫病”中指 实例与同道讨论。 出:“好食茶叶、生米 、草纸 、怪异等物……悉属虫 1 胃喜为补论 症”141。另外,糖尿病患者对糖的需求,高血压、冠 “胃喜为补”这句话常常被中医论文所引用,甚 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患者对脂肪的需求 ,也是不 至在医患之间 口耳相传 ,用以指导病患的饮食宜 能因 “胃喜”而无限制摄入的。结合叶氏治滑泻案, 忌。有人提出,“胃喜为补”就是让患者以个人 口味 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以米饮 日服2次,间以不腻滑 喜好为原则来选择食物,认为这样的食物往往能够 之物,食些少勿多,以示 胃之所喜为补,必得 胃气渐 对病症有所裨益 ]。 醒,方有转危为安。”用不腻滑之物试探病人 胃之所 如果我们立足文本回到原文,会发现这种理解 喜 ,以达到醒气引谷人 胃之 目的。“胃喜为补”的真 其实是不够全面的。这句话出自叶天士 《临证指南 正含义由此可见一斑 。 医案 ·虚劳门》治钟姓案,原文如下:“少年形色衰夺, 2 移精变气篇 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 移《精变气篇》作为 《黄帝内经 ·素问》中的一篇 食物 自适 ,即胃喜为补,挟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 重要经文,历代受到医家的重视。但是,关于这篇经 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得知,叶师的原意并非让患 文的主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提出 “移精变 者单纯以喜好来进食。从 “少年形色衰夺”到 “求医 气论篇”是 《内经》中关于精神疗法的一篇专著嗍。 无益”,指明了病人证属劳怯,已是虚不受补;“食物 还有人认为,这是 《内经》倡导的一种旨在以针刺仿 自适即胃喜为补”一段指出只能指望食补以增其气 效远古时代祝由“移精变气”的治疗方法。其法是 · 5 · JIANGX1JOURNAL0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中医脾系基础证规范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章莹 王飞 吴承玉 (1.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2.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46) 摘要: 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是实现 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 中医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