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pdfVIP

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pdf

口 重庆工商大学 张 静 黄 伟 摘 要 管学大臣是清末 “新政”新设的一个朝廷要职,掌管全国教育事务。近代著名洋务派和维新变法人士张百熙在任职管学 大臣期间,力主近代教育改革,重建京师大学堂,尤其关注学校德育工作,对近代中国德育教育发展进步贡献良多。 关键词 张百熙 德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引发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以来最大的 国各大城镇考察这一头号西方列强国家的工农商业和科技教育等 一 次急剧变化,在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教育步履维 情况,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巨大差距,也 艰地被迫迈入近代化道路。从 19世纪6O年代洋务教育到 19世纪 深切体会到了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的 末的教育改革,再到20世纪初的 “新政”,中国教育在一大批政治精 重要性。出使任务结束后,张百熙顾不上休整,立即提笔上书改革大 英和教育精英的推动和探索中逐步确立和完善了近代教育制度。在 计 ,例如创建官方报馆、广建新式学堂、变通科举制度、重整财税政 他们当中,张百熙是重要的一员。张百熙是湖南长沙人,生于 1827 策、改革官僚体制等等。张百熙的远见卓识与改革热情得到了清廷 年,卒于 1907年,同治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山东学政、礼部侍郎、邮 部分官员支持,其改革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部分实现。 传部尚书等清廷要职。因在庚子之难时有不俗的表现而深得慈禧太 在张百熙的一系列改革主张中,近代教育改革是最重要的内容 后的重用 。从 1901年开始 ,张百熙出任管学大臣,负责掌管全国 之一。中国古代封建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为内容,教育 教育事务,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 对象也主要以科举人仕为 目标,但对于社会真正的需要,这种教育 张百熙的德育思想和实践也是极为丰富,具有深远的学术思想意义 很难培养出所需的人才。1903年,张百熙与张之洞等人拟定了一整 和历史研究价值。 套的各级学堂章程,并由清廷颁布实施。这是近代我国较为完整的 一 、 挺身而出力促教育改革,殚精竭虑重建京师学堂 第一个学制,对教育课程和教育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张百熙在 张百熙自幼便树立了远大的报国理想 ,刻苦用功读书,经科举 教育领域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恢复并发展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 入仕后力主清廷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他甚至上书弹劾百 是戊戌变法时期创立于北京的一所高等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 官之首李鸿章,骂他 “阳奉阴违,名为备战、实为主和”,奏请清廷严 身。戊戌政变后,该学堂名存实亡。至八国联军侵华时,该学堂在列 加处置对 日本妥协投降的李鸿章。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张百熙因保 强的烧杀抢掠中被毁坏殆尽。出任管学大臣的张百熙一上任就着手 荐康有为而被清廷革职查办。庚子之难后,张百熙被重新启用,担任 重建京师大学堂事宜。一方面,他殚精竭虑不断修改和完善学堂的 清廷驻英国专使大臣。出使英国期间,他马不停蹄、夜以继 日深入英 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他着手招揽优秀教育人才,为重建后的京 无……见理明而浩然正气胜也”,因而,作为学生要 “收其心,养其 而,他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视学习者的 “主敬”、“穷理”和 “力 气” ,形成良好的品德,具备高尚的操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行”。可以说,这是他的性理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他承继家学 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一个具有大丈夫节操的人。蔡世远之所以提出 浸润程朱理学多年而体悟出来的真知。 “收心”、“养气”,是因为时人之病 “大半在于势利”,这是针对当时学 蔡世远的性理教育给福建培育了大量人才。他主持鳌峰书院期 人多以科举功名为读书目的而发出的声音。在他看来,学生要严辨 间,制定了鳌《峰学约》等与书院教育有关的规章,讲学之时,“听者 “义”和 “利”,也即要分清 “天理”和 “人欲”,一旦 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恒千百人”。在他的性理教育下,“闽士皆矜奋,成才者众” ,其中, 被 “人欲”和 势“利”遮蔽,就会迷失本性,违背 “天理”,无法恢复天赋 最为突出者当属雷铉和蔡新。雷铉 “心纯志笃”,深受蔡世远之启发, 本性,也就更谈不上经世致用了。学生要 “收心”、“养气”,但不能少 是乾隆时期著名学者,不为词章羁绊,体恤民情,为官清廉,官至副 了教师的教导。因

文档评论(0)

t9s25ccv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