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卷第6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19No.6
2002年II月 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Nov.2002
屈原的诗学
郭 杰
(深A}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AI518060)
摘 要:屈原在其创作实践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诗学精神,虽未上升到非常完备
的理论形态,却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其诗学直接继承了孔子的观念,以美善统一为理
论叁础,以发愤抒情为思想核心,显示出个性鲜明的实践品质,产生了深邃久远的历史
影响。
关健词:中国古典文论;屈原;诗学
中围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260X(2002)06一。052一08
一、理论基础:美善统一
一位优秀的诗人,未必能同时成为一位自成体系的诗歌理论家— 因为诗歌创作的过程,
原本是充满感性经验、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形象思维过程;它与借助于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建构
的逻辑思维过程存在着性质的差异。但诗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基于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思想
倾向而形成某种较为自觉的诗学理念,则又是非常普遍和极为自然的。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
原,在其辞赋创作的艺术实践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诗学精神,虽未上升到完备的理论形态,却具
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值得细致深人的研究探索。
自上古时代以来,基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南方荆楚一带就形成了迥异于北方中原一带的文
化类型。关于荆楚文化的基本特征,史书中多有记载,如班固汉《书 ·地理志》云:楚地……信巫
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 ·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郑之邑,沉、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由此可
以看出其民间巫风之盛行。而北方中原一带,由于西周初年周公 “制礼作乐”的影响,很早就形成
了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的文化传统,明显地富于“实用理性”精神。这是
南北文化性质差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终究是一个相互影响、相
互交流、相互融会的过程。到了屈原所生活的战国时代,尽管在社会心理(或大众文化)的层次
上,南北之间的差异依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意识形态(或精英文化)的层次上,两者却已经没有
明显的区别,而达于基本一致了。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指出:“战国时代北方史官文化、南方
巫官文化都达到成熟期,屈原创楚辞作为媒介,在文学上使两种文化合流。1Z)如果能将 “史官文
收稿日期:2002一04一。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比较文学视野里的中国诗学))(37A41020)
作者简介:郊杰(1960-),男,江苏徐州人,深圳大学教授,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 6期 郭 杰:屈原的诗学
化”、巫“官文化”的概念,加以确切的厘定,即注明前者更侧重于意识形态的层次,后者更侧重于
社会心理的层次,那么范氏的论述是符合实际的。而以美善统一的观念为思想基础的屈原诗学
精神,也就在南北文化合流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建立起来。
美善统一的观念,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上古时代,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思想。古希腊哲
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亚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欣赏:试论屈原的历史中间物意识 ,王亚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pdf
- 文学欣赏:浅论《离骚》脉络与比兴的原始文化内涵 ,张艳萍,唐山学院学报.pdf
- 文学欣赏:《楚辞小史》论纲 ,陈桐生,云梦学刊.pdf
- 文学欣赏:论《离骚》的悲剧美 ,朱岩,文教资料.pdf
- 文学欣赏:求索人生--《离骚》《神曲》《浮士德》之比较 ,王天保,凉山大学学报.pdf
- 文学欣赏:屈原政治活动新论--历史上的评价和我的意见 ,吴兴宇,凉山大学学报.pdf
- 文学欣赏:南音·二南·九歌·下里巴人——探乐歌起源与三峡民间乐歌之渊源 ,刘不朽,中国三峡建设.pdf
- 文学欣赏:《离骚》与意识流 ,孙董霞,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论屈原中正的价值意蕴 ,田耕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神人交融假象尽辞--从屈赋中的神话传说探寻屈原的内心世界 ,于衍存、李艳洁,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闻一多对屈原和《楚辞》研究的重大贡献 ,程凯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论《九歌》的悲壮美 ,刘彦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pdf
- 文学欣赏:《风》《骚》梦幻描写审美论 ,李金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pdf
- 文学欣赏:论苏轼对屈原精神的承继与新变 ,邓莹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吴广平,职大学报.pdf
- 文学欣赏: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周建忠,云梦学刊.pdf
- 文学欣赏:《九歌》--龙歌 ,夏培文,南京晓庄学院学报.pdf
- 文学欣赏:从楚王族三姓论屈原之出身 ,范舟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 文学欣赏:太一考 ,曹胜高,洛阳大学学报.pdf
- 文学欣赏:汉代文人屈原情结的成因 ,侯立兵,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