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界和圈层--浙江萧山南沙地区乡土住宅的入户路径研究.pdf
设计前沿 136 | 2015 | 07
BOUNDARY AND FRAME CIRCLE
——A RESEARCH ON THE HOME PATH OF THE RURAL HOUSES
IN XIAOSHAN, ZHEJIANG
边界和圈层
——浙江萧山南沙地区乡土住宅的入户路径研究
文 / 段 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讲 师
ABSTRACT
在当前城市高速发展的大建设背景下,城郊农村地区的风貌面临重写,亟待记录和研究。本研究旨在关注当代乡土建筑的生成机制,以杭州大都会南部的城郊地区——
萧山作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着力关注于单体住宅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如何“界定”自身的居住边界,将“入户路径”(home path)作为一条线索, 总
结当地居民对居住边界不断自我定义的过程及其背后动因。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the area of periphery-urban was taken the risk of palimpsest, the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rural land
deserve academically recording. This paper aims to research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hrough field survey, focus on rural land in
Xiaoshan which is the periphery-urban area of Hangzhou.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key-point, “home path” ,as a clue to approach the formation of the boundary
and frame Circle of the ordinary house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ir being.
KEYWORDS
乡土住宅,入户路径,边界,圈层
Function;Circulation ;Personalization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TD2011-28;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BLX2014-44
1.引言 落和住宅形式,在新街、瓜沥、砍山、临浦等 聚落肌理亦是在这种水网体系下演化而来,下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正在经历世 地形成了独特的网格状聚落形态,当地的住宅 文将首先介绍这种聚落地块格局 [1] 的特征和
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下城郊农村的 形式也经历了数轮的更新,并逐渐形成了一系 生成过程。
景观已经被逐步重写,但是残存在演变中的乡 列多样而统一的风貌(如图 1 所示)。 2.1 围合结构
土聚落的内在组织结构仍旧依稀可辨,本文期 为了尽量客观而全面的还原萧山南沙地区 萧山城郊地区的新街镇、南阳镇、瓜沥镇、
望从这些“日常”的城郊农村聚落出发,分析 的村庄聚落的全貌,作者从中筛选出了 6 个建 党湾镇,义蓬镇等地的村庄在聚落肌理上都有
其居住的边界和圈层结构,探究其内在动因。 制镇,以期较为全面地进行考察。落实在具体 着相似之处,以网格状的道路系统划分村民
一般来说,一处乡村的聚落居民往往会在 的乡土住宅样本上,作者在不同的建制镇,按
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界定”自身的居住边界, 照随机、多样而广泛的原则选取了不同数量的
宏观至村庄,微观至户门,都从不同尺度上定 样本。具体如下图所示,共考察了 6 个建制镇
义了居住的私密级别,也反映了乡土聚落居住 137处农民住宅,详细访谈并测绘了其中20处。
的圈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