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手法量化研究进展.pdf
· 84 · JCAM.Jun,2011.V01.27,NO.6
综 述
针刺手法量化研究进展术
蒋永亮 ,尹磊森 ,刘艳艳 ,王 宇 ,杨永清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0032;2.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中药效应研究联合实验室,上海 200030)
摘 要:针刺手法刺激量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是针刺补泻的重要环节。从针刺手法量化的理论探讨、
临床实验研究和量化参数采集分析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针刺手法量
化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针刺临床的发展 。
关键词 :针刺手法;量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779(2011)06—0084—02
ResearchProgressinQuantificationofAcupunctureManipulation
JIANGYong—liang ,YINLei—miao ,LIUYan—yan ,WANGYu ,YANGYong—qing,
(1.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wine,Shanghai200032,China;
2.ShanghaiResearch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eridian,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Thestimulationquantityofacupuncturemanipulation,whichisanimportantaspectofacupuncture
reinforcingandreducingtechniques,iscloselyrelatedtothetherapeuticeffectsofacupuncture.Thetheorya-
boutthe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esandthequantificationparametercollectionandanalysisofacu—
puncturemanipulationarereviewedinthepaper,andtheexistingdisadvantagesandfutureresearchdirection
arepointedoutinordertobetterguideandpromoteacupunctureinclinic.
Keywords:Acupuncturemanipulation;Quantification;Review
针刺手法是针刺效应系统中的~个组成要素,是 结合的成熟阶段,这种针刺手法量化的思想对针灸临
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针刺手法刺激量与针刺效 床和后世医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密切相关。针刺手法的量化研究能指导和促进针刺 1.2 现代医家对针刺手法量化的探讨
手法的临床应用。本文就针刺手法量化研究作一 范刚启等认为针刺效应是由机能状态、腧穴、针刺
概述。 手法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针刺手法仅是针刺效
1 针刺手法量化的理论探讨 应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因素,不能片面地夸大针刺补泻
1.1 古籍对针刺手法刺激量的论述 手法的作用 ,并指出针刺手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素问.束4要论》论述了针刺刺激量,指出:“刺有 由针刺得气、刺激量、补泻手法组成…。黄鼎坚认为
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故当 把握好适宜的刺激量是确保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
深取之”。可见古典医籍对针刺刺激量已有初步的认 而有效刺激量的确定取决于机体所处的机能状态,并
识。明代医家徐凤、杨继洲所创立的天、人、地三才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电子技术阮新波习题答案.pdf VIP
- 2022年小学低段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12篇).pdf VIP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招聘社区工作者50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课件.pdf
- (完整版)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练习题.pdf VIP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雨课堂)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GBT27543-2011-手推升降平台搬运车》.pdf
- 办公室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育.pptx VIP
- 剪映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实战教程:短视频策划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河湖生态护岸工程技术导则.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