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心理学)——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docVIP

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心理学)——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心理学)——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doc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 【内容提要】大学生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对于刚刚走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精神压力,以至于难以适应而表现出来极端的痛苦,甚至出现自杀现象,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失。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积极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需求层次理论 【引言】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技能的关键时期, ,,,,, 2000~ 2008,500例大学生自杀事件,400多人死亡,80%。有关资料表明: 8. 0%的进校大学新生有自杀念头。国外报道,10万人14. 3,, 65- - 70万死于自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睡眠、性的需要等。(2)安全需要,如对稳定、秩序、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被所在的群体接纳,受到家人和周围其他人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以及异性爱等。(4)尊重需要,如对于实力、成就、优势、胜任,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的需要,对于地位、声望、荣誉、支配、赞赏等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的需要。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 而且,人的基本需要具有层次性。在通常情况下,这五种需要按顺序依次排列,形成需要的层次结构。需求的层次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力量越强,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人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需求,且人与人之间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试图以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成因和行为进行分析。 三、当代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处于我国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这一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且很多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独生子女,其社会、家庭环境对其性格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当代大学生自杀率的上升、自杀行为的实施已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对这种正在转型的社会剧变的一种心理反应, 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不稳定状态的一种排斥。例如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部分大学生从内心感到一种不安全感。当然,大学生自杀行为离不开其自身原因。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未来,所以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对较多,但其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使得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易产生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更易于走向极端——自杀。 1.据估计,供养一个大学生,平均每年支出为1.2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往往难以承受,许多学生家长不得不去借债让孩子读书。不少学生体谅家长的辛苦, 在求学同时, 四处打工赚钱,以求自立, 但四处奔波的同时, 往往以牺牲学习为代价, 造成成绩的滑坡, 引发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大学生的攀比行为使得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产生浓厚的自卑感。因此,衣、食、住、行等一些生理需求的难以满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2.在对以往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的研究中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不良人格倾向,如自卑、闭锁、多疑、抑郁、悲观、孤独、偏执、极为内向等。这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得他们终日忧虑不安、抑郁沮丧乃至自暴自弃,在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他们认为死亡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所以,安全需要的缺失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动机之一。 3.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难以满足。 (1)从中学到大学, 学习方式、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 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区域的大学生, 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习惯都不一样。这种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 处理不好易使一些同学陷入苦恼之中, 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孤独、无能、无助,很难被所在群体接纳。 (2)家庭影响。大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 他们太爱自己的孩子, 以至于采取极端的教育方式。一种是溺爱,使孩子养成高傲、冷漠、懦弱和依赖的性格, 抗挫折能力较差; 另一种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 要求太严, 他们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物, 不惜一切将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形象, 从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实际。这些都难以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归属感。 (3)情感受挫。大学生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比较成熟的时期, 对异性的爱慕, 对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随着大众媒体对恋爱与性问题的渲染, 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既敏感, 又好奇。若缺乏正确的引导, 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冲突, 从而引发悲伤、自责绝望的心理, 大有“看破红尘之势”, 导致轻生。 4.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