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丛■帚兀伏生崮甲医列科早不计可岔比义采
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
——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
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高等学府是以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术的传承、研究与发展创新是高等教育
的命脉。学术团队的自身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都植根于学术的土壤。
近10多年来,我校中医妇科学在学科建设、专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方面得到
了均衡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术研究对于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的发展历程
中医妇科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的学科。在建校之初,首任学科带头人罗元恺教授
重视学术研究与团队建设,勤于著述,研发新药。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80年代初,中医
妇科学已成为我校首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医学的重点学科建设起端于80年代。经过第二代学科带头人欧阳惠卿教授等中医名家的
学术传承,我校中医妇科学在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共建的重点学科:2000
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
2007年继续保持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地位。
在专科建设方面,2002年成为“十五”国家级重点专科,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进入“十
一五”强化建设阶段。
在学术团队与课程建设方面,2005年成为我校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大学
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中医妇科是全国唯一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均进入国家队的临
床学科。从而奠定了我们在同类学科中的领军地位。
二、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学术水平。因此,学术研究是
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要得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理清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夯实研究的基础。 ‘
中医学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创性学科之一。中医的学术研究首先要从传承着手,在中医经
典和各家各派的学术积淀中吸纳、继承其精粹,并融汇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现代阐述
和发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使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技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治疗学形成于汉代《金匮要略》;比较系统的专著
《妇人大全良方》成于宋代:明代与清代妇科专著众多。但学术观点不一,纵观历代医著,尚
未形成系统的学术框架。
罗元恺教授在80年代对于肾、天癸、冲任和子宫的中医学理论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
基础到临床捋清了各要素的作用与关系,建构了肾一天癸一冲任一子宫轴的学说,并得到中医妇科
学术界的认同。
以肾一天癸一冲任一子宫轴为理论架构,形成了中医妇科调经、助孕、安胎的基本思路,并逐
渐发展为3个研究方向:月经病和不孕症的系列诊疗、自然流产的防治研究、围绝经期疾病的
防治等。在21世纪,学科的研究项目定位为“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到2l世纪,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一)研发了3个中药新药:滋肾育胎丸、田七痛经胶囊、麒麟丸先后获得新药证书。其
中,滋肾育胎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中药保护品种;
(二)6个项目获得9项省部级奖励:滋肾育胎丸的研发与推广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
二等奖(1983)和国家教委三等奖(1997);麒麟丸的研发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月经周期调节与月相关系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免
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