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氮掺杂碳纳米管吸附与催化溶解氧还原用于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邓盛元,侯镇涛,林大杰,雷建平,鞠熀先*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Tel./Fax: +86-25 E-mail: hxju@nju.edu.cn
首先根据不同电位催化氧还原所得中间体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图1)和基于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促反应淬灭电致化学发光(ECL)实验证实 O2 以超氧自由基
O2•- 的形态参与量子点(QDs)的ECL 历程。比较了氮掺杂(CNx)和未掺杂碳纳米管
的Langmuir 等温吸附平衡常数,表明CNx 对O2 有较强的吸附;用计时电流法
证实聚电解质功能化的CNx 上O [1]
2 还原反应为两步两电子过程 。基于这些实验
结果发展了一种新颖的QDs ECL 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聚苯乙烯磺酸盐功能
化的CNx 标记检测抗体,通过CNx 对共反应剂的较强吸附作用富集O2 和O2 在
CNx 外壁以双原子侧向排列方式吸附[2]并电催化还原为O2•- ,实现了信号放大,
对癌胚抗原ECL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0 pg/mL 至5 µg/mL (图2 ),检测下限36
pg/mL ,并具备优良的检测稳定性和重现性。本工作利用CNx 催化氧还原的特殊
机制,发掘其在 ECL 免疫分析中的应用潜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QDs 的ECL
分析方法,从而拓展了氧还原机制相关联的应用领域。同时也表明直接以聚电解
质分散 CNx 并经疏水作用组装抗体—碳管复合物标记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简
易且通用的方法。
( 图1) (图2)
图1. -0.8V 电解QDs 180s 所得过氧自由基(a)和-1.8V 电解QDs 150s 所得超氧自
由基(b)的电子顺磁共振谱
图2. ECL 免疫分析检测CEA 及工作曲线
致谢:
感谢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9ZX10004-3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010CB732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Xiong, W.; Du, F.; Liu, Y.; Perez, A.J.; Supp, M.; Ramakrishnan, S.T.; Dai, L.M.;
Li, J.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5839-15841.
[2] Gong, K.P.; Du, F.; Xia Z.H.; Durstock, M.; Da, L.M. Science 2009, 323, 760-764.
Signal Amplification by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Reduc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Shengyuan Deng, Zhentao Hou, Dajie Lin, Lianping Lei, Huangxian Ju*
Key Laborator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or Life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P.R. China
Tel./Fax: +86-25 E-mail: hxju@nju.edu.cn
This work first demonstrated superoxide radical intermediate 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