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卜\、
、 0 ,一i
■,、: :
贝
砷
文
化
与
民
搂
楚
△
x
发 弘扬贝叶文化 构建和谐版纳
展
杨坌工-gg+
摘 要:在社会主义哥口背社会的构建中,边疆少1数氏族妒,区如何构建有
特色的哥口诗杜会是一个位得探讨的问题。 本炙v.4西及趺纳傣族妒。区汐例.就
女何抿掘贝寸炙化精华,从人与自然、人与己、人与人、人与杜会的巾谐等
方面,对西双阪纳掏建有特色的哥口谐杜会进行了若干.垫考,r‘期对西双陡纳
及兵他4-’St_民族{十.医有一定的参考价位。
关键词:贝叶炙{匕 西及阪纳 巾诗杜会
5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的社会,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
明既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结果,也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协调
发展的结果。人们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更要维护人类自身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自尊自律,在追求自我幸福的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傣文贝叶经为核一ti,-的贝叶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
又是云南跨境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现-4-西双版纳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充分
挖掘贝叶文化精华,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辩
证统一关系,推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杨红英,女,1962年生,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
经济、人力资源开发。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生息繁衍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保
护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具有傣族特
色的生态观,贝叶文化可谓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之一。其中包含的“森林文
化”、“树花文化”、“竹林文化”、“庭院园林文化”、“水文化”、“动物文化”
等更是折射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森林文化”集中体现了傣族对森林价值的朴素认识,即“万物zlz中长,
森林育万物”。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傣族先民曾以森林中的野
果、树叶、花朵、嫩茎、野菜充饥果腹,意识到人的生息繁衍与森林休戚相
关,从“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的谚语,可以感受到傣族人民对森林的
特殊情怀。傣族十分珍爱风水林和水源林,并把一些重要的水源林和风水林
称为神林或“龙林”。一方面,通过生动的谚语如“保住山上常青树,沟底清
水年年流”、“保住龙山风水林,美景常在水常清”等,形成了全民族的爱林、
护林意识;另一方面,以浓郁的宗教色彩形成了“龙林文化”,把部落神“色
勐”的安息林地称为“勐龙林”,把村社神安息地叫做“寨龙林”,统称“龙
林”,人们崇敬、畏惧“龙林”,不敢在其中采伐狩猎,由此森林得到呵护, 55
在人们的敬畏之中成了不是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区。其实,“森林文化”还包含
着傣族人民充分利用自然的“开发文化”。傣族人工营造的用材林包括薪炭林
和竹林。薪炭林被傣族叫做“埋细则”,俗称黑心树,学名铁刀木,具有抗旱
力强,不择土壤,成长迅速,砍伐以后萌发力极强等特点;竹林按建房、扎
篾、采食生笋等不同需要进行开发。“森林文化”既满足了傣族的生产、生活
需要,又起到了保护森林植被、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树花文化”充分反映了傣族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傣族把一些古树名花和
珍稀动物当作自己故土的标志物,把建“勐”前早已存在的“五树六花”和
两种动物作为居住的象征物,加以保护和爱戴。其中“五树”即菩提树(埋
西里罕)、铁力木(埋波纳)、贝叶棕(埋兰)、大青树(埋龙)、槟榔树(吨
麻);“六花”即鸡蛋花(糯沾比)、莲花(糯波)、红花(糯埋亮)、缅桂花
(糯章)、刺桐花(糯短)和糯傣哼。两种动物为孑L雀(诺咏)和大象(章)。
菩提树、贝叶棕、大青树、铁力木和莲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制浆车间生产初步技术方案(桉木).docx VIP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doc VIP
- ARKInvestBigIdeas2025-歌者PPT中文校对版.pdf VIP
- 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全国篇.doc VIP
- 2025西双版纳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十六计.docx VIP
- 202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大数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pdf VIP
- 钟君申论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