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pdfVIP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 摘 要 本研究对 2013 年 6 月采集自黄渤海 30 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提取宏基因组 DNA ,利用454 焦磷酸测序技术对ITS1 和ITS2 两个分子标记进行高通量测序, 对有效序列依据 97%相似度水平划分 OTU 。研究真菌在不同海域和不同分类学 水平上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测定沉积物环境理化因子,包括总碳(TOC )、总 氮(TN )、C/N 、总磷(TP )、总硫(TS )、总钾(TK )、pH 和平均粒径。通过 偏相关分析,研究真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 余分析,识别影响黄渤海沉积物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ITS1 焦磷酸测序获得有效序列122,211 条,76.98%的序列可鉴定到属,共发 现3,714 个OTU,290 个种系型,属于257 个属。ITS2 焦磷酸测序获得有效序列 119,776 条,87.91%的序列可鉴定到属,共发现6,676 个OTU,232 个种系型, 属于201 个属。南黄海、北黄海和渤海三大海域之间的OTU 与种系型数量均无 显著性差异。 在目水平上比较不同海域真菌平均OTU 数量差异。ITS1 的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真菌OTU 数量极显著高于北黄海和渤海,北黄海极显著高于渤海;而ITS2 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南黄海极显著低于北黄海和渤海,北黄海与渤海无差异。 在门水平上比较不同海域同一类群真菌OTU 数量差异。黄渤海沉积物子囊 菌OTU 数量无显著差异。ITS1 分析认为南黄海担子菌OTU 数量显著大于渤海, 而ITS2 分析结果与之相反。ITS1 分析认为球囊菌OTU 数量无显著差异,而ITS2 分析认为渤海和北黄海的球囊菌OTU 显著多于南黄海。 ITS1 空间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和北黄海沉积物真菌OTU 呈聚集分 布,而渤海沉积物真菌呈随机分布。ITS2 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北黄海沉积 物真菌OTU 呈聚集分布,南黄海和渤海真菌OTU 呈随机分布;ITS1 和ITS2 空 间分布型结果均表明,三大海域沉积物真菌种系型均呈随机分布。三大海域沉积 1 万方数据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新种鉴定 物真菌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子囊菌门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 担子菌门伞菌纲为优势类群。 同一海域的沉积物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结构。调查范围内,纬度由低到 高,各海域真菌多样性大致呈现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即南黄海、北黄海、渤海 的真菌群落组成复杂度依次降低。影响黄渤海沉积物真菌群落组成的最重要的环 境因子为TN、C/N、pH 。 尽管以ITS1 和ITS2 作为分子标记,在高级分类介元上能得到类似的分类学 结果,但后续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PCR 扩增的偏好性 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ITS1F/ITS2 因其良好的真菌特异性,因而可以扩增得到更 多的真菌序列;其片段长度更长,信息位点更多,且平均变异程度更高。本研究 结果也表明,在分析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时,ITS1 优于ITS2 。随着测序成本 的不断降低,同时采用两个片段进行测序分析,互为补充,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 结果。同时,应考虑singletons 和doubletons 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偶见种对多样 性分析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自黄海山东沿 岸潮间带海藻(内生真菌)或沉积物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