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小麦遗传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起源、演化分类、生态、生理生化
等的基础材料。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为小麦遗传资源考察收集的取样、物种和
变种的分类、小麦的演化过程、小麦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建立提供依据;小麦核心
种质的建立有利于小麦遗传资源的研究、交换、利用和管理。因此,遗传多样性和
核心种质的研究是小麦遗传资源研究内容的关键和核心。
本研究应用微卫星荧光标记技术,对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中的全部选育品种
(系)及西北春麦区全部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构建方面的探
讨。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搞清楚中国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点,以
及五十年来中国小麦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同时,提出西北春麦区5%
代表全部种质70%以上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以期为中国小麦遗传研究与育种实
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材料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应用多重PCR简单重复序列(SSR)荧光标记分析技术和常规的SSR银染
技术,24对引物对北方冬麦区451份材料进行扩增,银染方法共检测235个等位变
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为3~20个,平均9.8个,而荧光标记共检测到312
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为4~24个,平均13个。荧光技术较银染
方法在每个位点上多检测到3个等位变异,检测效果更为理想,更适于进行遗传多
样性分析和研究;在费用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微卫星荧光标记技术的检测效率显著
高于银染法(7.8倍),为大规模开展基因组扫描或基因型分析提供了可能。
2 以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1586份选育品种为材料,应用微卫星(SSR)
荧光标记技术,对小麦不同基因组、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及10大生态区的遗传多
样性(包括平均遗传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评价
了五十年来中国小麦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趋势。
2.1 74对SSR荧光引物对全部材料扩增,共检测到1336个等位变异,其中
1253个等位变异可以定位在71个位点上。71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范围为
4~44个,平均17.6个;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194).89,平均O.69。
22A、B、D三个基因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顺序为BAD,遗传多样性
指数BDA。综合分析,全国范围内小麦育种在A基因组上选择压力较强,其
V
多样性显著降低。
213
1群多样性最低。相对于其它同源群,第5群的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大。
2.4
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A、1B、4D的多样性最低。
2,5中国小麦10大麦区依据平均遗传丰富度排序:黄淮冬麦区、北方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北春麦区、西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华南冬
麦区、新疆冬春麦区、青减春冬麦区:依据多样性指数排序:青藏春冬麦区、黄淮
冬麦区、北方冬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西南冬麦区、东
北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根据多样性指数和遗传丰富度分析,
中国小麦选育品种冬麦区以黄淮冬麦区遗传变异最为丰富,春麦区以西北春麦区遗
传多样性最高,总体来看,中国小麦冬麦区的多样性丰富程度要高于春麦区。
2.6中国小麦选育品种6个年代段的平均遗传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品种间的
年代降低(10.87),但其遗传变异类型比50年代还是要丰富。不同年代平均遗传丰
富度的变化趋势与品种数、等位变异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不同年代品种群体的
多样性指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最高多样性指数的年代是50年代,然后多样
性指数越来越低,但年代间变化趋势比较平缓,90年代的品种群体要比50年代前
的多样性高;从平均遗传距离看,50年代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高(0.727),其
遗传差异表现最大。从60年代开始,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依次为O.711、
O.706、0.696、O.689。在90年代,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降到最低,现代品种遗传基础
狭窄化的趋势表现得十分突出。
3. 西北春麦区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的平均遗传丰富度在A、B、D三个基因
组中均为BAD,但地方品种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却发生变化,顺序为BDA,
V
发现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主要存在于D基因组中,地方品种的遗
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在西北春麦区,为保证等位变异的保留百分率大于或等于
70%,核心种质的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反洗钱背景下A银行账户管理内部控制研究.pdf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1-音视频脚本.pdf VIP
- 2.3 河流与湖泊 第2课时(情境任务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ppt
- 2025年软件定义汽车:SOA和中间件行业研究报告.docx
- 销售话术情景对话.docx VIP
-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精品课件.pptx VIP
- 实施指南《GB_T18916.57-2021取水定额第57部分:乳制品》实施指南.docx VIP
- BS ISO 5305-2024 UAS 噪声测量 (⽆人机系统)中文版.pdf
- 教学幼儿园妈妈家长助教日ppt.pptx VIP
- (高清版)DB50∕T 995-2020 新增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