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论及运用研究。通过系统地探讨利率机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
论,比较和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揭示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
互关系;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现状以及影响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在转轨经济时期和资金
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后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模式、阶段特征、实施战略,风险控制、监管机
制等方面的问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企业化与企业市场化、金融市场协调化、区域
经济均衡化、利率改革渐进化、金融风险预警等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利率市场化是以改革资奉定价机制为核心的金融制度变迁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利率定价机
制由政府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
过程,它通过逐步消除对市场利率和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的不合理管制,通过市场力量建立起层次丰
富、品种齐全,即有助于金融创新.又能够为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市场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又是一
种状态,它通过市场化的乖j率体系达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金融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不论采取什么
样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模式,利率市场化一般表现为由管制一解除管制一形成市场利率一形成均衡市
场利率;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了,由原来的无效率状态成了一种有效率状态,
由原来的低效率均衡跃升为高效率均衡.这一秩态表现为,市场利率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利率
的传导功能得到改善,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发生改变,与此相对应,金融商品和工具的种类较管制
时期更加齐全,金融创新的动力加强,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
能力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绩效被优化.金融结构的改善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从而达到金融深化的状态。
2、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长期性、风险性和条件性利率市场化是在一定前提条
件下展开的,虽然利率市场化最先展开在金融领域,但它要求真实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在
如此条件下实施利率市场化才有必要和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涉及到企业制度改革和政府制度改
革,它要求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政府明确其行为和职责的边界,实施有规则的宏观经济调
控: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性源于利率市场化的系统性,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
正如一种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样,它也会经历介绍期、认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尽管
有些国家在短期甚至是一夜之间解除了所有利率管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完结,恰恰相
反,利率市场化在这些国家才刚刚开始;利率管制的解除使得利率关系变得比以前更为复杂了,利
率波动随经济的发展也将变得更加频繁了,套利的机会比以往更多,资金流向和流量具有更大的不
确定性,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率和汇率的频繁变化所产生的风险
的确是增加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主要包括市场条件、调控条件、监管条件和环境条件。许多发展
中国家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解除了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反而导致利率化改革的半途
夭折。
3、利率市场化改革因环境和体制的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实践模式按照基础经济制度的不同和
改革进程的节奏快慢,利率市场化可以分为放松管制型、市场过渡型、内外联动型、循序渐进型和
西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快速推进型五种基本的实践模式。放松管制型的利率改革一般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经济制度的
背景下展开的,利率基本上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对社会资金的供求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通常是由于历史或经济等原因,一些关键性利率处于被管制状态。利率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是利率市
场化的主要推动力。市场过渡型利率改革是在市场经济制度正处于萌芽状态或相对不完善的环境中
展开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而真正健全的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利率
形成的基础条件,如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均不发达,所以此类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
强制性制度变迁。内外联动型利率改革是同汇率制度紧密相联的,在本币利率改革的同时,对外币
利率和汇率也进行市场化改革,它一般是在国际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展开的.循序渐进式利
率市场化实施时间比较长,一般具有审慎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快速推进型利率市场化通常在较短的
时间,将全部或大部分的利率放开,交由资金市场的供求来调节和引导,其对经济和金融的冲击效
应比较大,也常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