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维视野下的西方 “边缘性理论
车效梅 李 晶
【提要】 2O世纪西方学术界呈现出交叉学科蓬勃发展的趋势,“边缘性”理论即为其 中之一。
西方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发展学等众多视角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研究。从20
世纪2O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围绕 “边缘人”概念阐发了对边缘性的认识。20世纪60年
代后,随着发展学对第三世界不(欠)发达问题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将 “边缘性”概念扩大到发
展 中国家,并产生众多与 “边缘性”相关的发展学理论。
【关键词】 多学科 边缘性理论 西方学术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自我评价道:“我已经成为东方与西方奇怪的混合品,无论在何地都不合
适,无论什么地方都觉得这不是 自己的故乡……在西方我是一个外国人,我不能属于西方。但是在
我 自己本国,有时我也觉得有流浪的感觉0”①什么原因使这位巨人成为心灵旅途的孤独者?纵观人
类历史,“任何一个拥有民族优越感的民族,都会认为 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而认为外国人或陌生人处
于中心以外的边缘,这种观点广泛地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所接受;将其他人界定为
边缘,似乎可以使 自己拥有一种战胜对方的力量”。②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现代化以及多
元化的推进,与 “边缘”相关的语汇更加频繁出现各类媒体上,“边缘性”理论也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
类学术理论的分析范式中。③本文试图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发展学视野下的 “边缘性”理论
予以简要述评
本文为教育部 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 《中东城市边缘群体与社会稳定》和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中东城市化与
社会稳定研究》(项 目编号 12BSS013)的阶段性成果。
① 叶南客:《边际人——现代中国的文化移民》,《华人时刊》1995年第3期,第 17页。
② BradleyT.CullefandMichaelPretes,“TheMeaningofMarginality:InterpretatonsandPerceptioninSocialScience”,TheSocialScience
Journal,Volume.37,No.2(2000),PP.215—229.
③ TheTheoryofMarginality,本文译为 “边缘性理论”。Marginality一词 目前在各学科相关研究中的译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译为边缘
性,另一译法为边缘化。笔者认为边缘性更加强调个人、群体或者地区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状态和特征,而边缘化更侧重个体、群
体或地区形成或巩固这一特定状态、特征 的过程。本文采用第一种译法,一方面遵循英文原意,与强调边缘过程的英文
marginalization一词相区分;另一方面,鉴于20世纪90年代初江时学先生曾在 《边缘化理论述评》一文中介绍过边缘化理论,但
该理论特指拉丁美洲产生的研究第三世界贫困化的一套理论。从研究对象上看该理论是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以边缘人群中的
移民为对象展开研究的理论 ,本质上该理论可看成是本文所研究边缘性理论的具体实证研究。因此,为与江先生介绍的这一理
论相区分,本文采用边缘性理论这一译法。
82 史学理论研究 2014年第 1期
一 、 “边缘性理论”的缘起
最早开始研究边缘性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罗伯特 ·E.帕克,他于1928年发表
论文 《人类的迁移与边际人》。①在该文中,帕克第一次提出具有边缘性的 “边缘人”(marginalman)
理念,并通过这一理念诠释了边缘性(marginality)。事实上帕克所提出的 “边缘人”理念与其留学德
国弗里德里希 ·威廉大学期间的老师齐美尔有密切联系。
“齐美尔卷帙浩繁的著述中,为他在英语世界的社会学家中挣得名声的却是一篇仅为6页的短
文。这篇短文比齐美尔的其他著述都要更加多地被译成其他文字,此即他的 外‘来人’(stranger,又
译为陌生人、异乡人和局外人)。”②齐美尔是在论述 “空间与社会的空间定序”时引出“外来人”的,因
此齐美尔主要从距离的视角诠释了外来人的社会属性,一方面,外来人在空间上属于某个群体,他会
与群体成员发生互动;另一方面,外来人与群体成员发生的互动又纯属偶然,该互动不是由于亲缘关
系、社区或职业关系触发的,所以从社会意义上看,外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