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论文》.pdfVIP

《中国“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论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论文》.pdf

《档案学研究》 2014年第 1期 中国 “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 加小双 徐拥军 (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2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2) 摘 要 随着中国城市在城市化的 “大发展”与 “大破坏”中“速生”与 “速灭”,在 “档案记忆观”的指导下,中国档案界有关 “城 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本文对2()()1年以来中国关于 “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 “城市记忆工程” 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与综述,并做 了相关的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工程 档案记忆观 档案 A Review on theTheory and PracticeofCity M emory in China JiaXiaoshuang XuYongjun-。 (1 School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2 2 ResearchCenterforHumanisticBeiji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Chinesecitiesare fast—growingorfast—disappearing under thebackground ofgreatdevelopmentand greatdestruction.With theguidanceofarchivalmemoryview,the theoryand practiceofcity memory in China ismore and more abundantand mature.Thisarticlewillre— view andestimatethetheoryofcitymemory andthepracticeofCityMemory ProjectinChinasince2001. Keywords:citymemory;CityMemory Project;viewofarchivalmemory;archives 城市是人们集体记忆的场所。Ⅲ随着改革开放 纷开展 “城市记忆工程”项 目。 的深化,当今中 正加速步人 “城市社会”,城市在 本文对 2001年以来中国有关 “城市记忆”的理 城市化的 “大发展”与 “大破坏”中 “速生”与 “速灭”, 论研究与 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和总 这种 “建设性破坏”所导致的 “城市失忆”始料未及, 结,以期深化对 城“市记忆”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总 “抢救城市记忆 ,保留城市脉络”已成当务之急。随 结和反思为 城“市记忆工程”提供新的实施路径。 着 “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内涵在研究中逐渐清晰,在 其指导和启发下,中国档案学者开始掀起 “城市记 1 “城市记忆”理论研究述评 忆”理论研究的热潮 ,同时各地档案机构纷纷将城 市记忆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作为 自身重要职责而纷 中国对 “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始于 21世纪 一 22一 档案姿源建设 初,它是 “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于 档案的记忆属性,潘连根指出,档案记忆观最重要 2013年6月 14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 “城市记 的内核就是 “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但档案具有记忆 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档案及博物馆、 属性并不代表档案就是 “记忆”本身。[33档案是构建 建筑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众 社会记忆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但是档案本身并不等 多学科都对 “城市记忆”十分关注,如图1所示。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