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导引,激发情趣.doc
对联导引,激发情趣
目前高中学段的学生,不太重视古诗文学习者为数不少。他们或因古诗文学习的难度较大,或因各学科的学习内容繁多而学习时间紧迫,或因考试时古诗文分数不易拿到而心生厌倦,或因个人情趣偏爱于理科而不愿意下功夫于古诗文的学习,或因教材所选古诗文与自己的学力有较大悬殊等而不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这些对古诗文不感兴趣或学而无获的学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实中的一种“拖累”。然而高中古诗文学习对所有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高考成绩的优劣,人生理想的升华,生命质量的高低,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举个例来说吧,不学习或不学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怎么能知道烛武其人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塑造的一位忠、勇、义、智集大成者的典型?又怎么能知晓《左传》与《春秋》的不同叙事特点,诸如刘知几《史通》所言的“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又如刘熙载《艺概·文概》所说的“《左传》善用密,《国语》善用疏”的内涵?更无法领悟到“烛之武”中的“之”字,乃是先秦叙述文中镶嵌于人名中,表现当时某地(如“烛”)的某人(如“武”),而非姓“烛”名“之武”。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比如文中的“佚之狐”亦然。而一旦认真学习此文,收获远远不止这些。
为了引导、激发学生们对高中古诗文学习产生应有的兴趣,也解决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拖累”,笔者除特别着力于古诗文教学中的诵读、故事性、释言析文、明旨悟道等教学实践外,在教学高中的每一古诗文篇目时,必定拟出一副对联来,或概括诗文内容,或评述诗文中的人物,或评议诗文中的某一写作技巧,或点拨文中蕴含的人生情感或生命理趣等等,用以增强自己的教学力度,增添学生的学习趣味,撞碰学生年幼的心灵,投入必须的精力学习古诗文,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及选修教材的先后顺序罗列这一做法的具体内容,供有兴趣于此方面的同行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参考或批评。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人教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6页,以下简称“《烛》”)
对联:重兵压境,郑伯手忙脚乱,佚狐力荐老英雄救国;孤身入敌,秦王心悦口服,烛武智退恶虎豹安民。(横批:千古奇传)
创意:笔者以此对联概述文本简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故事结局,一方面是想给学习者一点新的内容,一方面用对联来突出这篇先秦叙事文典范作品中所记述的精彩情节“重兵压境”“佚狐力荐”“孤身入敌”等来吸引学生,进而理解文中塑造的烛武智陈利害于秦王,智挑矛盾于秦晋,智退秦师于一夜的光辉形象,进而理解老臣烛武那集大忠、大义、大勇、大智于一身的人格美。
品味性导读:
1.请用《烛》原文文句解说对联上联所言的“重兵压境”,并简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局势。(“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国危矣”)
2.对联上联所言的“郑伯手忙脚乱”这一概括你同意吗?同意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不同意请陈述理由,并修改对联相关内容。
3.你能从原文中找出“佚狐力荐”的文字依据吗?(“若使……师必退”)佚狐之所以敢于力荐他人,其把握在哪里?试结合原文分条陈述之。
4.对联上联所言的“老英雄”一词,你同意吗?同意,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说明;不同意,请陈述理由。
5.对联下联所言“心悦口服”,是烛武智退秦师的关键,这一关键在原文中的结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戍之,乃还”)。
6.请从原文找出相关词语,按先后顺序理出对联下联所言“烛武智退恶虎豹安民”的相关线索。
7.熟读全文,就某一情节或人物特性自拟一副对联,在同学中交流讨论。
高考链接:
1.课外独立阅读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上海卷文言文试题,就故事情节或人物品性拟写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7字),与同学交流,并将其以“读《……》有感”的短信或电邮形式发给以前教过你的语文老师,展现你的进步。
2.就近找一名年级比自己低的学生,与他分享你写对联“点评”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阅读材料的收获。
3.完成文言文阅读材料之后的试题,并对照答案自评分数,再创造一副对联(每联2字以上即可)来表述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并与同学分享。
篇目:《荆轲刺秦王》(同上第18页)
对联:易水风寒,慷慨悲歌惊九霄,壮士刺暴英勇去;咸阳宫暖,沉稳豪气慑四殿,君臣失态笑料留。(横批:烈士凌云)
创意:以“易水风寒”与下联的“咸阳宫暖”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突出荆轲出征刺秦王时的地点以及悲壮氛围,一方面揭示秦王所在的咸阳宫侍卫守护的森严,生活的淫逸无度,进而烘托英雄荆轲的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又以上联“慷慨悲歌惊九霄”与下联的“沉稳豪气慑四殿”形成对比,描述荆轲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离别时已知有去无回悲壮而去,身处虎狼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