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胜.doc

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胜   张炎在《词源》中评论姜夔词说:“词要清空,不宜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拨,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扬州慢》……等曲,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这个评论直接影响了后人对于姜夔词的评价与定位。从意象上讲,姜夔多选用清冷意象,这其实也是“清空”风格的体现。   意象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的重要概念。“意”即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则是外界之物象,“意象”就是诗词中饱含作者感情的具体物象,“意”与“象”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有机的统一。把握诗词中的意象,不仅可以查知作者抒发的感情,而且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整体格调。在《扬州慢》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也会注意到姜夔对意象的选择,但未进行深入探究。   一、清冷意象在《扬州慢》中之体现   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将《扬州慢》置于全书之首,可见创作年份之早。当时作者22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的败亡之城,禁不住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邓廷桢在《双砚斋词话》中说:“其时临安半壁,相率恬熙。白石来往江淮,缘情触绪,百端交集,托意哀丝。故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如《扬州慢》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面对一片萧条的扬州城,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而是选取了一些典型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清冷的特点。   “荠麦青青”,初读似包含无限生机,可能误认为作者是在“以乐景写哀情”,其实不然。青青,除了让人感觉有生机外,还是一个阴冷的颜色词,属于冷色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如果能够联想到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时候的十里春风是繁华的象征,放眼望去,尽是豆蔻年华的少女,而今放眼望去,只有“荠麦青青”,繁华与凋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废池乔木均是无情之物,连无情之物都不想再言兵事,更何况是人呢?   “清角吹寒”,繁华时扬州的黄昏应是歌舞笙箫,此时却有兵营号角传来,单是一个“角”已经让人感觉一阵冷清了。“角”前再加一“清”字,更加重了这种冷清。这还不够,“清角”吹出来的不是嘹亮的号角,而是阵阵寒凉。词意步步转深,寒意也层层递进。   “都在空城”,“空城”是作者对此时扬州的整体感知。经历过战事之后,扬州城一片萧条,树无生气,人无活力,一个“空”字将这种清冷氛围烘托出来。如果将“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结合起来想象:黄昏时分,清冷的号角声回荡在空城,“此时有声衬无声”,三个清冷的意象“黄昏”“清角”“空城”叠加,那清冷之意“更上一层楼”。   “冷月无声”,月亮的光辉呈现银白色,本就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作者犹嫌不够,用“冷”佐之,再用“无声”饰之,那么月亮带给人的孤寂冷清就可想而知了。传统象征着思乡的月亮意象此时已成为作者冷寂心理的寄托。   总之,作者面对凋零的扬州城,触景生情,心中充满无限凄凉意,想到作者此时只有22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可是面对兵事,作者竟有黍离之悲,思之令人伤怀。   二、姜夔清冷意象系列的成因探析   清冷,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孤寂,是一种居于内心的幽独。《扬州慢》中的意象特点也延续到姜夔之后的创作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这种阴冷的感觉正是姜夔发自内心的感怀。现在中学生显然没有与姜夔类似的经历,因此很难进入到姜夔营造的艺术世界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当拓展,知人论世,结合姜夔的其他词作来理解这一点。   《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山峰居然“清苦”,可见作者内心的苦楚,这是他强烈的感情投射到外物的结果。   《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皓月冷千山”可与《扬州慢》“冷月无声”媲美,一轮皓月不仅可让千山冷寂,更能让作者内心充满凄凉。   《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李贺诗有“冷红”一词,代表热情的红居然是冷的,他把两种相反的感觉揉到一起。姜夔的“冷香”也是用通感手法,将感觉的“冷”和味觉的“香”打通。《莺声绕红梅》也有“冷香”一词:“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   《清波引》:“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姜夔笔下,有冷月,冷香,既然月可以冷,香可以冷,那么云也可以冷了。作者内心凄楚,看云时自然觉得云也凄苦。《法曲献仙音》:“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云有冷云,枫有冷枫,可以说姜夔将冷运用到了极致。   《探春慢》:“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衰草愁烟”,草的衰败尚可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