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我的第二故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川,我的第二故乡.doc

宜川,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是1969年1月9日从北京乘火车出发的,10日到陕西渭南站下车,改乘解放牌大卡车,一车几十人,加上行李,挤得满满的,一路冰天雪地,道路颠簸,倚在行李上,手抓着头上的车厢铁条,下车时人都僵了。中午到达黄龙,在县中学吃饭,大桶的肥猪肉白菜炖粉条加大发面饼,倒也吃得热乎。下午到宜川县城,周围十里八乡分配了学生的队都派人早早来到县城里等着接人。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女生,被分到离城很近的生产队。队长张长虹和几个男社员赶着一辆毛驴车,把我们的行李装好,大家相跟着向队里走去。一路上队长一边与我们嘘寒问暖,一边不无骄傲地跟过往的熟人大声地打着招呼,不断地反复说着:“这是我们队的北京学生!”就像是接了自己家的亲戚回家过年一样高兴。他的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处于兴奋之中。不一会儿就到了队里。恨不能全队的人都来了,男女老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帮着卸行李的,抬箱子的,擦桌子扫地的,大部分是没什么事干,就是来看看能干点儿什么,或干脆就是来看看北京学生什么样儿。队里早就有了安排,把队部兼牲口棚、豆腐房、会议室的一处三间土坯瓦房作为知青点的家。   我们的新家在公社所在地的街上,街南北走向,是县城通往东部黄河边和东北部塬上以及再北边延安的必经之路,算是城边的交通要道。屋子坐东朝西,正中一扇对开的房门,进门正对的墙上贴了毛主席像,下方摆着一个大方桌,兼做餐桌、书桌、会议桌。右手是可着房间宽的一铺大土炕,炕沿儿是一条通长的木头,已经磨得光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了。两领崭新的炕席铺在炕上,这就是我们5个女生的床铺了(我们队就5个女生,凌文琦、陈曾绮、郭海燕、郑群、郑平。除了我妹妹郑平,其余都是北京一零一中高中六八届的)。炕下靠近门边盘了一个灶。上面架着一口直径有两尺多的大铁锅,因是冬天,灶里已经点上了火,一锅热水冒着热气,炕也烧热了。饭桌左边是一口大水缸,老乡早就给我们担了满满一缸水。进门左手靠西墙支着一个门板那么大的案板,一点不夸张,配上一根一米长的擀面杖,真让我们惊讶不已。队长曾派据说在国民党队伍里当过伙夫的老胡头教我们做饭,擀面条,偌大的一坨面要从始至终都擀得圆圆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靠北墙后来放了一个荆条编的可装3000斤粮食的大囤子(我记不清了,是一来就有,还是后来添置的)。屋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屋外是一个大约百十平米的院子,有一圈不知何年修就的土围墙,围墙没有门。逢到赶集,乡里来的知青,走了几十里路,到我们这儿,看得出是知青的屋子,常会进来讨口水喝。交里的章京(我的先生)说他也模糊地记得我们的院子。   我们的屋子北边是拴牲口的棚子,也有三四间房大小,一溜牲口槽,当时好像只有几头驴。后来队长才派人拿上钱,到北边内蒙一带去买了大牲口,配了一挂马车。牲口棚北边是饲养员的值班室兼小队的会议室和豆腐房,我们后来在这个会议室里度过了许多夜晚。每天收工之后,吃过晚饭,社员们就陆陆续续聚集到这里,听队长派第二天的工,讨论生产中的问题,争论些家长里短的矛盾,偶尔学习些中央文件,也有点不知所云。只要是学习,队长就让我们学生读,或文件、或毛选。我至今保留着当年队革命委员会奖给我们的毛选四卷精装本,64开的,还有个函套呢。院子南头是拴牲口的小场子,还有我们的厕所、柴堆、猪圈。厕所就是在地下埋一口大缸,上面盖着凿了个圆洞的石板,四周用秫秸秆围上,我们勤快,所以这个露天厕所基本干净。我们的猪圈圈围是逐渐加高的。刚从集市上买回来小猪时,队长带人给我们垒了一个猪圈,后来猪大点了,加上我们喂得不及时,猪儿就成了跳高冠军,圈墙加了很高还能跳出来。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有趣。   我们的院子南边是县农机院,院里有一口井,每当下雨来了洪水,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时,我们就舍近求远,到他们院里去挑井水吃。平时就到与我们一墙之隔的小河沟里挑水。2006年回队里,可怜的小河沟已经基本干涸了.只在沟底淌着一小股生活污水,纯净的农村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当然,街上是繁华了许多,当年的小院也已不复存在。只有河上的一顶小石桥依稀保存着当年的模样。   院子后边是一片别的队的河滩地,我们队的地都在河对岸的川里和山上。走到地里至少要20分钟,到山上就得半个小时以上了。每天下地走到地里,队长和老年点的男社员就会抽上一袋烟,而我们就抓紧时间休息一会,有时还会躺在向阳的坡上,望着悠悠白云、浩浩蓝天任思绪翱翔。   川里河边上的好地种着菜,不时会有应季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为队里换点现钱回来。卖菜这等好活,队长总是派一个男社员和一个学生去。大概要过手现金,两个人好互相监督着点。菜地东边是队里的场院,收割回来的麦子、谷子、玉米等各类粮食都是在场上收拾干净,再分到各家各户。过冬的菜,像土豆、胡萝卜、南瓜、大白菜,还有棉花等也都是在这里分配。每到这时节,就是全队老少最高兴的时候,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