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菌群在熊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pdfVIP

共生菌群在熊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0):2030-2037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0.017 共生菌群在熊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徐龙龙,吴 杰,郭 军,李继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部授粉昆虫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的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 )肠道内共生菌群的组成,探明主要肠道 共生菌群在熊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熊蜂共生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兰州熊蜂 肠道总DNA 为模板,使用细菌通用的774F 和1391R 引物进行PCR 扩增,构建细菌16S rDNA 文库,挑取单克隆菌 落测序,测得序列去除chimera 后,以序列相似性97%为标准,划分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 ),采用BLASTn 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细菌种类,分析熊蜂肠道菌群的组成。根据克隆文库测得的 Gilliamella apicola 和Snodgrassella alvi 细菌16S rDNA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G. apicola 和S. alvi 的 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构建重组子质粒,构建好的质粒经浓度测定后,10 倍梯度稀释成5 个浓度梯度,进行 荧光定量PCR 检测,绘制标准曲线。以兰州熊蜂的卵、幼虫、蛹以及0、5、10、15、20 日龄的工蜂肠道DNA 为模 板,采用熊蜂β-actin 为内参基因,对样品中的共生菌G. apicola 和S. alvi 进行荧光定量PCR 分析,并比较 不同日龄、不同虫态每微升肠道基因组DNA 样品中检测到的细菌16S rDNA 基因的拷贝数,分析共生菌数量在熊蜂 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同日龄、不同虫态之间相对表达量的显著性差异用软件SPSS19.0 的单因素ANOVA 方差 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13 个单克隆进行测序,经过Chimeras 分析后,共得到202 个有效序 列,这些序列共划分为16 个OTU。测得的序列与登录的相应细菌16S rDNA 序列的相似性在 93%—99%。在克隆文 库测得的细菌16S rDNA 序列中,G. apicola 占45%、S. alvi 占30%、Bifidobacterium 占10%、Fructobacillus fructose 占5%、Lactobacillus 占2%、Flavobacterium aciduliphilum 占2%,其他细菌占6%。其中G. apicola 和S. alvi 为兰州熊蜂肠道内的主要共生菌,qPCR 结果表明两种共生菌在不同日龄、不同虫态的熊蜂肠道内都能 检测到,两种细菌的数量在熊蜂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达到稳定状态。G. apicola 和S. alvi 在熊蜂的卵、幼虫和蛹中数量都较少,在 5 日龄时的数量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日龄,之后又逐渐 减少,在15 日龄后趋于稳定,第15、20 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工饲养的兰州熊蜂肠道中主要有4 个种 属的常见共生菌:G. apicola、S. alvi、F. fructosus 和Bifidobacterium,其中G. apicola 和S. alvi 是其 体内的优势菌。G. apicola 和S. alvi 在熊蜂中都具有水平和垂直传播的特性,两种共生菌在熊蜂的卵、幼虫和 蛹中都检测到,但数量较少,工蜂出房后细菌大量增殖并在出房15 d 左右形成稳定的共生菌群。熊蜂生长发育过 程中体内共生菌数量的变化可能与这两种细菌对熊蜂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熊蜂;共生菌;肠道微生物;荧光定量PCR Dynamic Variation of Symbionts in Bumblebees During Hos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XU Long-long, W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