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分析及作品感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法分析及作品感受.doc

技法分析及作品感受    【常考题型】    一、指明写作技法。如:    例1 (《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2014年吉林卷)    解题策略: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为使作品更好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常见的有设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答题时只要从中选出合适的写作方法即可。    二、结合选文分析写法的作用。如:    例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014年江苏苏州卷)    解题策略: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指出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其作用。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去分析。    三、选择分析写作手法正确(或者错误)的项。如:    例3 下列对《唐雎不辱使命》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014年山东泰安卷)    例4 下面(对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袁宏道《初至西湖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2014年江苏徐州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考查同学们对文本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极其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逐项分析辨别,仔细筛选。    四、选择与文章情感相近的诗句。如:    例5 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14年山东烟台卷)    解题策略:本题属于拓展延伸题,主要考查体验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先要分析例句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逐项分析四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选出合适的项即可。    五、写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如:    例6 这则故事(《韩生料秦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集思广益   (2014年上海卷)    例7 【乙文】(清?林纾《湖之鱼》)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014年湖北宜昌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阅读作品的感受,从中悟出道理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分析形象的特点,尤其要关注文章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并翻译过来,就可以从中悟出道理。    六、写出作品启示。如:    例8 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201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    例9 选文(《送东阳马生序》)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且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_________感悟:_________   (2014年北京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理解作品内容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的能力。解答这类试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