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99-109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1.01.012
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1,2 1 1 1 2 2
段云裳 ,姜燕华 ,王丽鸳 ,成 浩 ,王玉花 ,黎星辉
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杭州 310008 ; 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95 )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
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
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
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11.28个基因型,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53,基因多样性指数(H)0.57,遗传分
化系数 GST 0.19,说明 81%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各省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最高,
江西最低。按照适制性分组分析,结果表明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
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根据育种方式分组分析表明,系统选育法得到的品种(系)其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杂交
选育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系)。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材料聚为了三大类,大部分品种(系)都按照其地理
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聚类,并未按照适制性相互聚类。【结论】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
多样性。其中,适制红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红绿茶兼制型品种次之,适制绿茶品种(系)最低。
同时,主要依据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关键词:茶;品种(系);SSR;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ea
Cultivars and Lines Suitable for Making Green and
Black Tea Using SSR Markers
1,2 1 1 1 2 2
DUAN Yun-shang , JIANG Yan-hua , WANG Li-yuan , CHENG Hao , WANG Yu-hua , LI Xing-hui
1
( 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2 Tea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Abstract: 【Objective 】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tea cultivars and strains suitable for manufacturing green and
black tea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learn 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指天蕉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pdf
- 枳SPL9和SPL13全长cDNA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pdf
- 智能化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与地图制图软件包IMAT设计及构建.pdf
- 智能体技术在农业专家系统测试软件中的应用.pdf
- 中部地区两类矮砧密植苹果园生产效率及光照质量评价.pdf
-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pdf
- 中国7个不同地理居群野猪的系统发育研究.pdf
- 中国8个不同来源DDGS蛋公鸡氨基酸代谢率及评价方法相关性研究.pdf
-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pdf
- 中国40个小麦农家品种和甘肃南部40个生产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推导.pdf
-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pdf
-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pdf
- 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抗枯、黄萎病陆地棉材料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评价.pdf
- 中国苦荞SSR分子标记体系构建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pdf
- 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pdf
-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pdf
-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pdf
-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强毒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