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7):3515-352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17.007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1 1 2 3 1 1 1 1 1
刘晓倩 ,祁建民 ,陈玉森 ,陈绵才 ,陈美霞 ,刘 伟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1 2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福州 350002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
福州 350002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口 570100 )
摘要:【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 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
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
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
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
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 90%—91%,而 AH、HN 和 ZJ 3 个菌株的同源性达 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
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
(
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 gioeosporioides ),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
菌致病力较弱。
关键词:红麻;炭疽病菌;病原种类;致病力;rDNA-ITS序列
Identification and rDNA-ITS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 of
Kenaf Anthracnose
1 1 2 3 1 1 1
LIU Xiao-qian , QI Jian-min , CHEN Yu-sen , CHEN Mian-cai , CHEN Mei-xia , LIU Wei , FANG Ping-ping ,
LIN Li-hui1, TAO Ai-fen1
1
(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netics Breed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Southeast Jute/Kena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Lab,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uzhou 350002 ; 2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 3Ins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枳SPL9和SPL13全长cDNA克隆、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pdf
- 智能化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与地图制图软件包IMAT设计及构建.pdf
- 智能体技术在农业专家系统测试软件中的应用.pdf
- 中部地区两类矮砧密植苹果园生产效率及光照质量评价.pdf
-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pdf
- 中国7个不同地理居群野猪的系统发育研究.pdf
- 中国8个不同来源DDGS蛋公鸡氨基酸代谢率及评价方法相关性研究.pdf
-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pdf
- 中国40个小麦农家品种和甘肃南部40个生产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推导.pdf
- 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pdf
-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pdf
- 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抗枯、黄萎病陆地棉材料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评价.pdf
- 中国苦荞SSR分子标记体系构建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pdf
- 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pdf
-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pdf
-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pdf
-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强毒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pdf
-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16S r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