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语篇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doc

英汉语篇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   摘 要:从语篇层面考察,英汉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英汉语篇中的文化差异表现为因中西方不同的生存环境、地理状况、哲学传统、思维模式而产生的明显差异。英汉语篇中体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困难。因此,只有在掌握英汉语篇的不同特征及其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关键词:语篇;文化差异;思维模式;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02-02   一、引言   语言承载文化又反映文化。当我们把语言看作一种活生生的自然现象,在语篇层面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时,同时也是在更为宏观的层面对中西方文化作一种新的审视。   胡壮麟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代语篇研究的首创者哈里斯(Z.S.Harris)指出:“语言不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子中,而存在于连贯的话语中。”他旨在强调把语言作为有机整体来看待。   在英汉语篇的比较中,我们发现,英语语篇通常呈现出直线式的逻辑特征,在语言的组织上以形合为主,体现出较强的客体意识。与之相对,汉语语篇则通常呈现出螺旋式的逻辑特征,语言组织以意合为主,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我们认为这与中西方文化模式与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试图借助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语篇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作一些探索。   二、英汉语篇差异及其文化成因之探讨   1、直线形结构与螺旋形结构   英语段落的发展呈典型的直线形,段落中的意思以有秩序的顺序清晰地相互联系 它往往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意思,然后分点说明。在展开中心意思的过程中,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自然地从每一个前面的句子中产生,已叙述过的内容不会再加以重复。从而使语篇具有了一种流动的感觉,即在原先意思表达的基础上不断向深入和高峰方向发展的感觉。例如:   ①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②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③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preserve their history is to recount it as sagas—legend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orytellers to another. ④These legend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migrat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but none could write down what they did. ⑤Anthropologists wondered where the remote ancestors of the Polynesian peoples now living in the Pacific Islands came from. ⑥The sagas of these people explain that some of them came from Indonesia about 2,000 years ago.   上述段落的发展模式为:①→②③→④{⑤⑥}。句①主要起过渡作用,描述的是一个已知信息,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知晓近东5000年前发生的事情。句②由“but”一词把语义转折到本段的中心,句③对句②又做了进一步发展。这样,②③句就交待了本段的中心意思:至今尚没发明书写的地方靠传说(sagas)保存他们的历史。句④在句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指出这些传说很有用。⑤⑥句则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对句④作了更深入的扩展。   而汉语语篇通常呈现出螺旋形结构。其根本特征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反复述说,并在此过程中把意思发展开去。例如:   ①北京猿人洞里堆积着好几层灰烬,有的厚达好几米,烧骨、烧石、烧糊的朴树籽很多,说明四、五十万年前,人类已能使用火,把对人类用火的历史的一般认识(十几万年到二十万年)推前到四、五十万年。②并且使我们知道北京猿人已能熟食。③他们既烧烤肉食,也烘烤植物。④这就为研究猿人阶段的生活提供了一些直接的证据。⑤厚厚的灰烬,说明北京猿人能长期保存火种。⑥也说明他们有比较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