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与探究.docVIP

初中思想品德课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与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思想品德课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与探究.doc

初中思想品德课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与探究   随着“新媒体革命”风暴的到来,各种新型媒体大量涌现,为公众提供了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这一模式的信息传播以个人为中心,以共享为基础,人人都可以参与内容的创造和信息的定制。它在丰富网络世界的同时,也使得初中生面临更为复杂的媒体环境。初中生是使用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传媒,选择和接触传媒,解读、甄别和判断传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媒介时代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媒介素养,思想品德课责无旁贷。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文中课例均选自鲁教版《思想品德》)。   搜集·筛选·整理,合理使用媒介信息   【案例】“调查分析未成年人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一课的“创新实践平台”课题)   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所设计的“创新实践平台”板块,主要是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倡导师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这一研究过程恰好契合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需要。学生围绕课题,获取、分析和评价相关信息的过程,也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证实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学会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其合理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实现媒介素养教育。   据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媒介素养教育嵌入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之中。   活动目标:通过调查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分析其危害性,进一步认识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警示自己,提高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方法支持:第一,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调查未成年人易沾染的不良行为。第二,可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搜集资料。第三,对所列举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第四,将调查分析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笔者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法支持,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筛选媒介信息,帮助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从而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地引导学生使用媒介。   第一,明确搜集目的和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搜集信息的目的是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任务,拓展书本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围绕这一目的,搜集符合学生兴趣、认知水平、认知经验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不能盲目搜索,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倡导多种搜集方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媒介比较多,如新闻网站、聊天工具、微博、BBS论坛等网络媒介,报纸、杂志等纸媒。笔者让学生分组协作,分别通过不同的媒介搜集相关信息,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介获取有用信息。   第三,学会整理和筛选信息。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可能存在偏差,可能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系统,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校订、归类整理信息。笔者在学生搜集信息后,举行了一节活动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调查分析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分组交流信息,首先剔除与本课题无关的信息,然后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主要有抽烟、喝酒、吸毒、网瘾、赌博、偷窃、涉“黄”等。如此,帮助学生学会在海量信息中,准确筛选有效信息,掌握使用媒介信息的方法。   解读·甄别·判断,理性利用现代媒介   【案例】“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十七课第二框)   教学中,教师将微博引发的热点——“表哥事件”引入课堂讨论。   师:大家听说过微博吗?(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听说过)你有微博吗?(少部分同学表示开通了微博)说一说:微博有哪些功能?   (学生回答略)   师:微博上每天都有很多热门话题,前段时间,有一个人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来看看他是谁?认识吗?   生:“表哥”。   师:2012年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发布消息称,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2013年9月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杨达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表哥”杨达才被撤职并被绳之以法,微博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监督作用。   师: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哪几种方式?与网络监督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略)   师:网络监督,公民参与范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