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癌腹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卡铂经静脉和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pdf

上皮性卵巢癌腹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卡铂经静脉和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皮性卵巢癌腹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卡铂经静脉和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fI缸床意义及卡铂静脉和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及卡铂静脉和 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 专 业:肿瘤学 硕士研究生:薛萍萍 指导教师:刘继红 主任医师 中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五年生 存率低、死亡率高、易复发转移的特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上皮性卵巢癌的重 要转移途径,III期和IV期的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约为55%~75%。 即使在初次手术不全或未清扫淋巴结的1期和Il期卵巢癌患者中,补充行腹膜后 淋巴结清除术后也可发现有10%~20%的淋巴结转移率。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后 淋巴结转移是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预后因素。本课题病例回顾性研究部分的目的 是通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 后和复发的因素,进一步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以及 积极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以往研究认为,静脉化疗后药物到达腹膜后淋巴结的浓度较低,不能有效杀 灭转移的癌细胞,而已有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腹腔化疗可以在腹膜后淋巴结达到较 静脉化疗高约2.3倍的药物浓度。但临床上由于受到对患者组织、血液取材的限 制,不能进行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课题动物实验部分通过测定卡铂经静脉 与腹腔给药后在新西兰白兔血浆和腹膜后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取得卡铂经两种 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提 供依据。 E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披卡铂静脉和嗄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为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1985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 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或活检术的1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 回顾性的研究,用X 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的预后和复发的因素。 本课题的第二部分为动物实验研究,共用新西兰白兔雌性132只,其中12 只用于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后血浆的取材,120只用于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 24、48、72h。外周血标本经抗凝离心分离出血浆,将组织标本称重、干燥和消 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标本的总铂浓度。应用梯形法及公式法分 别计算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J下态性检验及 独立性T检验进行血浆和组织的铂浓度及药代参数的比较。 结果: 一、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1.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O.05)、肿瘤病理类型(PO.01)、 巴结转移有关。而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有临床分期(P0.001)是影响上皮性卵 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提示晚期卵巢癌更易发生腹膜后淋巴结 的转移。 后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时显示仅有临床分期(P=O.001)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P=O.034)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早 期明显为差。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 者。 后淋巴结转移(P=O,001)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 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驶卡铂静晾和腹腔给药在腹膜岳辩丰巴结分布的动物试验研究 素。随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的的增加,上皮性卵巢癌忠者的复发率增加。 二、卡铂经静脉与腹腔给药在腹膜后淋巴结药物浓度的动物试验研究: 1.从本研究的血浆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卡铂经静脉(intravenous, 对数作图后为一直线,表明卡铂经IV和IP给药在体内的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 level,C。。) 2.本研究卡铂经IV给药后在血浆中即刻达到峰浓度(peak (49.63ug/m1),而IP给药后l小时达到c眦,(4.53ug/m1),IV的血浆C。;是 u ±1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