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校读记.pdfVIP

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校读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校读记.pdf

2011年3月 保定学院学报 Mar..201l OFBAODINGUNIVERSITY V01.24No.2 第24卷第2期 JOURNAL 【历史学研究】 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校读记 王志双 摘要:郑振满和丁荷生两位先生主编的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涉及蓟南宋刘克庄的文集。经过参 照宋代刻本、明清抄本这些现存于世的“地上”纸本文献,与‘碑铭一书之中来自于“地下”的石刻文献相比勘,发现有的文字是 世存纸本文献明显被刻工等传布过程中致误,有的是石刘文献整理中留下的一些疑点。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和砗铭映辉,是 这部文献整理过程中应持有的态度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后村先生大全集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l2011)02一oQ56一晒 ‘作者简介:王志双(1974一),女,河北易县人,历史学硕士,馆员,主要从事宋史和宋代文献研究;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福 建厦门361005。 郑振满、丁荷生两位先生积累多年,历尽辛苦,搜集整理的《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n1(福建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下文简称《碑铭》),集中编辑、整理了唐宋以来兴化府宗教碑铭,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献, 嘉惠史林,厥功甚伟。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就宋朝数篇文献的阅读,谨以现存于世的“地上”纸本文献,与《碑铭》 一书之中来自于“地下”的石刻文献相比勘,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是世存纸本文献明显被刻工等传布过程中 致误,有的是石刻文献传布中留下的一些疑点。带着“究竟应该相信‘地下’,还是相信‘地上”’的疑惑(从史源学 的角度,就文献形成的理路来看,如果《碑铭》所录并非后人刻意作伪、刻工和录入整理无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 “地下”这一来源;传世文献的传抄致误,是很易令人想到的),草成此稿,求正于郑振满、丁荷生两位前辈,并请 学界贤明有以教之。藉此拟进一步申说“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和碑铭辉映”的问题,俾便引起更多学人重视。以 下先分类缕述之,最后就一些规律性的疑问,求正于前辈时贤。 首先,需要交代基本文献问题。就《碑铭》一书涉及到的宋代文献之中,《后村居士集》12I为南宋刘克庄撰,世 田人。南宋嘉定二年以弥正郊恩授官,淳祜初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官至龙图阁学士,卒谥 文定。为南宋后期的一大文豪。我们所据宋本,即宋人林希逸于淳事占九年所刊刻。林希逸在《后村先生大全集·序:} 称“余戊申备守莆,方得《前集》,刊之郡庠”。此集宋刻本卷首有林希逸序,卷一至卷一六题“后村居士诗”;卷一 七至卷五O题“后村居士集”或“后村居士文集”,卷末有林希逸的跋。我们阅读过程中,曾对照的版本还有:《后 村集》l,l六。卷,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州一百九十六卷,清抄本。其次,除笔者缕述之下列文字 校勘外,还有一些明清抄本比勘《碑铭》的文字,因时间湮没,出土石刻文献或有迷散模糊者,或明清人断以己意 者多,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本文暂不涉及,进一步探讨,则待诸来日。 1.《修复艾轩先生祠田记》,《碑铭》,第47.48页。标题:《后村居士集》目录为《艾轩祠田记》,正文为《修复艾 收稿日期:20lO—12—2l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朝农民生活研究:以东南诸路为中心”(08c7_.s00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朝福建路农民 生活研究”,中央毒嫩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宋元时期福建路农民的生活世界”(2010221060) 56 万方数据 王志双: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 轩祠田记》。明抄本、清抄本均为《修复艾轩祠田》。 “初,郡人祠艾轩先生于城南”。据是,“祀”当改为“祠”。 l一2“没价还田,法也。”宋刻本及明抄本均为“没价返田,法也”。据是,“还”当改为“返”。不过,二者差异不 是太大。 1-3“檄郡丞以窠名钱酬元直之半,复其旧”。宋刻本及明清抄本(卷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