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新制度主义的视角.pdfVIP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新制度主义的视角.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新制度主义的视角.pdf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 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李峰 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长期为主流学界所忽视,但不论是从历 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它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 境的形塑,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外在世俗性和内在宗教性因素的双重影响。前者涉 及国际政治和文化等,后者包括宗教性质、神学思想和宗教运动等。而且在同一组织领域内,不 同性质的非政府组织也相互影响。这使得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世俗类组织既有相似之 处,也有相异之点。它们的发展经历一战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后三个阶段,它们在国际 非政府组织中的地位也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再到重要;从影响者到被影响者的过程。 关键词: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 制度环境 世俗性 宗教性 作者:李峰,1976年生,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二战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第三者”。①而在众 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里,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从总体来讲,国际宗教非政 府组织还难称得上明星,但它在当今国际社会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②而且当我们考察非政 府组织的发展历史时,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宗教的因素。 但学界长期以来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却鲜有涉猎。这虽然与当前国际政治现实形成了强烈 的反差,但与国际政治长期的研究则具有高度逻辑一致性。不论是(新)现实主义、(新)自由 主义还是新兴的建构主义,均在不同程度上忽视文化和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③为此,有些 学者开始呼吁将曾被“威斯特伐利亚放逐”的宗教重新引入国际政治的研究。④国际宗教非政府 组织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目前国外较有代表性的论著主要有埃利奥特·阿布郎姆主编的 《信仰的影响:宗教团体与美国外交政策》⑤和苏散·迪克利奇等人的《MCC与援助非洲的以信 ①盛红生等《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 ②李峰:《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求索》2004年第8期。 ③徐以骅:《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回归”》,《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四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第 12一13页。 FoxandSamuel intoInternational ④Jonathan Religion Maemil— Sandler,Bringing Relations,N.Y.:Palgrave lan,2004. ⑤Elliott and Abrams,TheInfluenceofFaith:Religious GroupsU.s.Foreign LittlefieldPublishersInc.2001. ·8。 万方数据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仰为基础的NGO》①等。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则刚起步,徐以骅教授主编的《宗教与美国社会》 丛书曾有所涉及。 本文仅试图从历史的脉络,围绕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同 时,本文认为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除了具备一般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活动的动 机是基于宗教信仰;与宗教机构或某一神学传统有联系;不以宣教和政治为直接目的;既可是组 织结构国际化,也可是活动范围国际化。 对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动因,与传统的国际政治学者强调国际格局等政治因素不同,约 翰·波利等社会学者提出了“世界文化和制度”的视角。②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制 度化的产品、服务、技术、政策和规划具有强大的神话功能……组织的正式结构明显地体现了制 度环境”,③“一个组织领域的出现和结构化是一系列组织活动的结果;而且,一旦一个领域稳定 地建立了,这些组织就会趋于相似”。④简单来说,任何组织必须适应外在制度环境的合法性机 制,其结果就是各组织在保留自己特征的同时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