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自我意识资料.ppt
(六)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指目标、规范、价值被个体作为行动指南,用以约束、调整自己行为的群体。 研究表明,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来源。个体常常根据参照群体的价值取向定义自己,形成自我观念。 第三节 自我过程 自我过程: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如搜寻自我相关信息,以了解自己;搜集支持自我概念的信息;表现某些行为以建立、维持、澄清自我形象……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self evaluation)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 它常常发生在我们希望准确地、客观地描述自我的时候。 自我评价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尊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表现。 社会比较: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观点: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似的人进行对比。 J.休(J.Suls)与B.穆勒(B.Muller)提出的自我评价的发展模式:儿童期主要是时序比较、青春期前后主要追求独特的自我、成年期主要与相似的他人比较,老年期不仅与各类人群比较,同时也进行时序比较。 (一)社会比较 (二)自我估价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能够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质的准确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概念的过程。 自我增强: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作用:通过自我增强,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 自我增强的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二、自我增强(self enhancement) (一)向下的社会比较 目标不同会影响比较的方式 目标为自我提升时,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 避免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嫉妒心的上升 (二)选择性遗忘 个体对消极事件、失败事件比对积极、成功的事件遗忘地更快。 (三)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接受积极评价的反馈信息而拒绝消极评价的反馈信息。 (四)缺陷补偿 自我角色失败时,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评价。 强调积极品质的重要性,贬低消级品质的重要性。 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五)自我防御性归因 强调个体对积极结果的作用,而缩小对消极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 例如: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如运气、试题难度。 (六)自我设障 预先为成功设置障碍,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以保护自尊。 虽然可以不必面对自己缺乏某种优良特质的难题,但却会减少成功的可能性。 降低自我觉察 如,借酒消愁 三、自我表现(self presentation) 概念: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一)自我表现的原因 策略。 通过自我表现来进行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戈夫曼:“我们都像舞台上的演员,尽力地让“观众”(我们周围的人)相信自己是某种人,即使其实我们并非这种人。” 希望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 表现真实自我、澄清自我形象 (二)自我表现的影响因素 交往对象 交往目标 (三)自我表现的识别 自我表现的两个部分: 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仪表; 不太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如姿势、眼神或无意识动作。 相关研究(埃克曼和弗里森,1974): 方法:安排两组护校的学生被试对一部令人不快的电影进行评价。一组要求真实表达自己的不快;另一组要求其表达对该电影的积极情感。两组被试在讨论时被拍成录像,让观察者根据录像判断护士是否讲了真话。其中一半录像只出现护士们的表情,另一半录像只显示颈部以下的部位。 结果:观察身体运动的人更能够有效地识别人物的诚实性。 (四)自我监控水平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自我监控:个人为适应环境或符合他人的期望所进行的自我行为调整。 高自我监控者关心如何与情境保持一致,会根据情境的需要调整自我表现; 低自我监控者关心如何保持自身的一致性,总是表达真实自我。 (五)自我表现对社会互动的意义 有了自我表现,人们才能向他人建立自己的公开形象,才能形成对周围人的印象。 策略性的自我表现能增进个体的公众形象与自我形象的一致性。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自我图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内在的认知结构决定的。 图式:根据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关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结构。 自我图式:对自我的认知结构,它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 自我图式既包括以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为基础的认知表征,也包括较为概括的、来自本人或他人评价的认知表征。 自我图式由那些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