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形成的。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颗粒的数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形成,主要是NaCl,其次是Na2CO3,还有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胶体渗透压(约占总渗透压的0.5%)由蛋白质这类高分子物质形成。 无机盐浓度变化对渗透压的影响最大。 渗透压平衡:细胞内液阳离子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细胞内液阴离子以HPO42-和蛋白质为主,细胞外液以Cl-和HCO3-为主。细胞内液电解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约10%),但含二价离子(HPO42-、SO42-、Ca2+、Mg2+等)和蛋白质较多,渗透压较小,因此,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基本相等。 渗透压不平衡,发生体液交换,如血浆与组织间液的交换。血浆胶体渗透压比组织间液高约3.33kPa,为血浆的有效渗透压。水分在血浆与组织间液间的分配由血压和血浆的有效渗透压调节。血压驱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壁流向组织间液,而血浆的有效渗透压又把水分从组织间液吸收回血管内。在动脉端,血压比血浆有效渗透压高,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间液;在静脉端,血浆有效渗透压比血压高,水分流回到血浆。从而完成了体液交换,保持水和矿质平衡。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胡萝卜素 3.化学结构 20碳,含?-白芷酮环的多烯烃一元醇 肠道 1 2 3 4.活性形式 A1、A2、 视黄醛、 视黄酸。 5.尿中排泄形式: 视黄酸 6.生理功能 ① 视觉细胞的感光成分----11顺视黄醛 暗视觉---杆状细胞,视紫红质 色 觉--圆椎细胞、视红质、视蓝质、视青质 ② 上皮细胞正常生长----视黄醇 ③ 抗肿瘤、抗氧化------β-胡萝卜素 7.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症(抗干眼病维生素) 8.过量:维生素A中毒 二、维生素D和紫外线 1. 化学结构 固醇衍生物——环戊烷多氢菲。 分为:VD2、VD3、VD4、VD5,结构相似, R有区别。 VD只能由相应VD原经UV照射转变而来。 VD2原---麦角固醇(麦角钙化醇) VD3原---胆固醇(胆钙化醇) 2. 来源 3. 性质 VD为无色晶体。 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稳定,不易被酸、碱、氧化剂破坏。 特征性吸收光谱:265nm。 VD只在动物:肝、肾、脑、皮肤、蛋黄、牛奶含量高,鱼肝油中最多。 动植物中均有VD原。 VD与VA常共存。 4. 生理功能 VD在体内主要以1,25 - (OH)2?D3发挥作用。促进钙、磷吸收,调节Ca、P代谢,有助于骨骼钙化和牙齿形成。 缺乏:患软骨病(佝偻病——儿童)。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肝脏中羟基化 肾脏中羟基化 机体只能从胆汁排出过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如摄食过量则会中毒。早期症状为:乏力、疲倦、恶心、头痛、腹泻等。较严重时引起软组织(包括血管、心肌、肺、肾、皮肤等)的钙化,导致重大病患。 1. 化学结构 VE又称生育酚,已发现8种。其中α、β、γ、δ四种有生理活性,α-生育酚活性最高。 VE化学结构是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三、维生素E 2. 来源 植物油、豆类、绿叶蔬菜。 3. 性质 淡黄色油状物; 溶于油脂; 对酸、碱、热稳定; 易被氧化成为无活性的醌化合物,而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 光吸收:259nm,可被UV被坏。 4. 生理功能 抗动物不育症。人类尚未发现因缺乏VE引起的不育症,但临床上用于治疗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抗氧化。治疗营养性巨红细胞贫血,防止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 维生素E摄食过量无毒性。 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 四、维生素K 1. 化学结构 VK有3种:天然——VK1、VK2,人工合成——VK3。 均为2-甲基萘醌的衍生物:K1、K2的异戊烯侧链不同,K3 无侧链。 K3 K2 1 2 3 4 2. 来源 VK1:绿叶菜(苜蓿,菠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doc VIP
-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1).doc VIP
- DL T 1144-2012《火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pdf VIP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必背知识点知识清单.pdf VIP
-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VIP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x VIP
- T_CVMA 224-2025 猫传染性腹膜炎诊断规程.pdf VIP
- T_CVMA 232-2025 猪星状病毒五型荧光PCR检测方法.docx VIP
- T_CVMA 252-2025 马四肢X线及超声操作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