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环境监测( 基础篇 ) 主编:岳桂华 付翠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职业教育 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第3章 水和污水监测 第4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5章 噪声监测 第6章 土壤污染监测及固体废物监测 第7章 生物污染监测 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9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内容、类型、原则和要求,理解环境污染和监测的特点,了解环境监测的主要分析测试技术,掌握环境标准的种类,熟悉常用环境标准。 1. 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1. 2 环境监测的原则、特点和要求 1. 3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 4 环境标准 第1章 绪 论 1.1.1 环境监测的概念 1.概念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并收集所需资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监测方案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①采样方案,包括确定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方法、样品预处理方法等内容; ②分析测定方案,包括项目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操作、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等; ③数据处理方案,包括数据处理方法、评价标准、监测报告、综合评价等内容。 1.1.2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与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对照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源排污程度及达标情况。 (2)根据掌握的污染物分布和浓度、污染速度、发展趋势以及影响程度,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和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根据长期积累的环境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服务。 (5)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1.3 环境监测的内容 1.水和污水监测 物理性监测项目有水温、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臭、透明度、矿化度等; 金属化合物监测项目有汞、镉、铅、铜、锌、铬等; 非金属无机物监测项目有溶解氧、pH值、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等; 有机化合物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挥发酚、油类; 生物监测指标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大气和废气监测 分子态污染物(SO 2 、NO x 、CO、O 3 、氟化物、甲醛、总烃和非甲烷烃、硫酸盐化速率等); 粒子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 10 、自然降尘、TSP中的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对大气降水进行的常规监测以及大气污染生物监测,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雨量、湿度等)、太阳辐射和能见度等。 3.噪声污染监测 主要是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企业厂界噪声及扰民噪声等的监测。 4.土壤污染监测 主要监测项目包括土壤水分含量、有机农药、重金属元素等。 5.固体废物监测 主要包括对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有害特性的分析以及对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等。 6.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是对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进行的监测。 7.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各种放射线进行监测。 1.1.4 环境监测的类型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又称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的定期经常性的监测,是监测站第一位的主体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2)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 包括标准方法研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等 。 1.2.1 环境监测的原则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监测”的原则。 “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也已完成并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标准)破解汽车快修美容店经营之谜的个密决资料.ppt
- (电子讲义)新任经理部门经理全面管理技能提升训练资料.ppt
- (广东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高考常考专题讲座有机化学基础总结课件资料.ppt
- (培训讲义)矿业工程管理与实资料.ppt
- (四)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资料.ppt
- (岁儿童及老人中医保健指导)(人体中医辨识及中医预防保健)资料.ppt
- (新)中文初级DC一般知识资料.ppt
- (宜宾一中)内审员新标准转换培训A资料.ppt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资料.ppt
- ,轴承,汽车机械基础资料.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