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第12章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讲解.ppt

海洋生态学第12章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过度捕捞对渔业产量及渔获物组成的影响 传统渔业资源的破坏 渔获物平均营养层级的下降 对珍稀物种及生态群落优势种、关键种的损害 兼捕及捕捞作业对生物资源及海洋生境的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退化 三、海水养殖问题 (一)海水养殖状况 我国早就对某些海洋生物(如缢蛏、牡蛎、蚶等)进行过人工或半人工养殖,近几十年来,海洋水产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 藻类:海带养殖南移,年产量已经达到200万吨(湿重),紫菜、裙带菜、江蓠等大型海藻的养殖也有一定规模。 贝类:贻贝、扇贝、牡蛎、菲律宾蛤仔 对虾:20年前开始发展,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鱼类:近年来内湾网箱养殖发展很快,主要养殖对象是一些产量和价值都较高的种类,如石斑鱼、真鲷、黄花鱼、牙鲆等。 在海洋牧业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已有一些种类(如对虾、海蜇)进行苗种放流实践。 (二)养殖水域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配合饲料的使用 培育耐低鱼粉的养殖种类 (三)养殖区生境破坏 (四)生态安全问题 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及环境三大问题的今天,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等已成了各沿海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基本目的是为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生态系统动力学是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已于1995年被确定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 目标:提高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主要亚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对物理压力响应的认识,预测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主要任务包括: (1)认识多尺度的物理环境过程如何强迫大尺度的海洋生态系统变化; (2)确定生态系统结构与海洋系统动态变异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营养动力学通道、它的变化以及营养质量在食物网中的作用; (3)使用物理、生物、化学耦合模型确定全球变化对群体动态的影响; (4)通过定性、定量反馈机制确定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整个地球系统的影响。 GLOBEC实施计划由国际核心研究计划、区域研究计划和国家研究计划三个部分分别进行又相互衔接。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还处于刚起动阶段,中国是开展这方面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家层次的GLOBEC正在实施。 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目标的核心是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并量化其动态变化,以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生产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重点研究和建模,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和预测。 优先研究的领域包括: (1)生态系统结构、生产力和容纳量评估研究。 (2)关键物理过程研究。 (3)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生产过程研究。 (4)食物网和营养动力学研究。 (5)生物资源补充量动态和优势种交替机制研究。 (6)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与可持续性优化技术。 (7)生态系统动力学建模与预测。 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一、海洋生产农牧化的原理 增殖放流就是根据自然种群补充过程各阶段中,幼体的死亡率最高这一规律,通过人工繁殖苗种,经过中间饲养后放流的方法可提高幼体在海区的成活率,也就是等于人为地提高资源种群的补充量。 “耕海渔业”则是在港湾或池塘利用天然饵料(营养)或以人工投饵方式进行的“圈养式”养殖生产。 三、目前面临主要问题 过度养殖、病害严重、养殖品种品质退化、对野生种群的影响等等 四、解决途径的研究 1、倡导生态养殖、防止病害爆发 2、开展养殖容量的研究 容量:一个特定种群在一个时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种群的有限大小。 环境容量:自然环境或环境要素(如水、空气、土壤和生物等)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或负荷量。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低于这一数值,人类和生物能耐受适应,不致发生病害;污染物浓度高于这一数值人类和生物就不能适应,并将发生病害。 养殖容量: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70年代,日本科学家首先注意到容量对海水贝类养殖的影响。1974年到1976年北海道大学等单位受佐吕间湖养殖渔业协同组合的委托进行了环境容量的调查。当虾夷扇贝放养量从21×108粒增加到34×108粒时,收获量反而降低了9%,同时病害的频率和扇贝的死亡率增加。 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可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